夏季我们经常听到“冬病夏治”这个词,“冬病”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反复发作;一是冬重夏轻。在夏季病情缓解时要从根本上治疗这类疾病,从而使疾病到了冬季不发、少发或轻发的治疗目的。
“冬病夏治”非常有中医特色,这个词语我们在报纸电视上经常听,可是“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呢?很多人说不出来。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简单说就是在夏天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反复感冒等。三伏天外界阳气最高,中医就利用人体阳气最高、外界温度最高的这个时段驱寒、化痰,在人体内外阳气的高点上进行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天治疗顽固“冬病”事半功倍“冬病夏治”三伏贴适用虚寒性体质患者很多网友说经常听的一种观点是哮喘需要“冬病夏治”,那哮喘究竟是由于什么造成的?简单说就是个体的过敏体质,加上外界的过敏原刺激后会出现气道平滑肌痉挛、气流受限、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形成哮喘。
临床发现,超过一半的哮喘患者都属阳虚体质,表现为遇寒即发的特点,这样的体质可以进行三伏贴治疗。三伏贴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使冬季发病症状减轻,病情得到控制。冬季发作的症状会减轻、频率会减少,最好的效果就是有些患者觉得冬天哮喘不怎么发作了。另外,哮喘一般会合并过敏性鼻炎,有很多患者会觉得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同时减轻了。
中医认为哮喘是存在病根的,叫“宿根”,只有去除慢性过敏性炎症这个“宿根”之后,哮喘的症状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个“宿根”就是在体内长期存在的寒和痰,一旦遇到季节、气温变化就会出现病变。冬病夏治就是针对哮喘病人体内的寒和痰,在三伏天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冬病夏治”也有它特定的适用人群,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有的感觉和症状表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种类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三伏贴主要适用于阳气虚、肺气虚、虚寒性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
有些患者说怎么贴了不管用呢?用三伏贴治疗哮喘一定先要看自己是不是虚寒性体质,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等等,如果不是虚寒性体质,则效果就没有那么明显。
在贴敷的过程中一定要看皮肤的反应,如果皮肤过于敏感,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医院处理。有些人群不宜进行三伏贴的治疗,例如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痰热型、反复咳血、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咳喘等)患者。此外,2岁以下的孩子和妊娠期妇女不适用。
三伏天怎样养生?夏季养生莫贪凉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海带绿豆汤是很理想的清热解暑食物,海带能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而绿豆清热解毒、消除暑热,一起煮汤味道也很特别。用10克荷叶,加6克金银花,再加10克党参,组成解暑益气汤,可以清解暑热,生津止渴,也非常不错,但身体偏虚寒的人应少吃。
中医认为,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适合多吃些温性食物,助阳升发。阳气抒发出来,可以让毛孔张开,汗液排泄通畅无阻,就算暑气逼人,也能及时散热,不致于出现中暑的现象。相反,如果为了一时痛快,大吃寒凉性食物,身体的气血遇热则行,遇冷则凝,反而将散热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食物清淡能养生在食物“补养”方面,因为三伏天天气炎热,出汗甚多,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补养”。这时节不适合吃得过于荤腥油腻,对于一般的人,三分荤七分素比较合理。
盛夏常出现胃胀、食欲不振的问题,可饮用香气浓郁的花草茶以醒脾,还可以用猪脾与姜丝爆炒后隔水蒸熟来吃,有健脾开胃的功效;草果去心去皮,切细,与羊肉、生姜、料酒同放炖锅中,加水炖熟佐餐,能温中燥湿,开郁消食;对于胃虚寒者,可用花椒、胡椒炖鸡肾,能温中止痛助消化;用当归黄芪炖石斑鱼,能补气血,益精髓,对于气血两虚而常出现心悸患者大有裨益。
运动也可防中暑除了吃,夏季的运动是不可或缺的。许多人在夏季的首选运动可能是游泳。专家建议,游泳后干蒸一会儿,将身上的湿气去除。此外,夏季还可以选择慢跑、快走、打太极拳、做瑜伽等缓和的运动形式。专家特别提出,阳光是补足阳气的重要来源,因此,夏天运动时尽可能选择在室外,可利用早晚阳光比较柔和的时间进行运动。
来源:中华医药、人民日报更多内容,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