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0905/4251012.html
小
xiaoshu
暑
传
统
节
气
节气概述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养生,注意这五关
暑邪关
夏天温度和湿度高,火邪和湿邪组合起来侵害人体,就导致了中暑。小暑后很容易伤害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然后又造成暑病。
养阳关
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饮食关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饮食没有节制,消化道疾病容易多发频发。
情绪关
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发作。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此外,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复发。
睡眠关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如此“阴阳失衡”,不仅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而且人在没能获得充分睡眠的情况下,身体各项机能也得不到正常运转。
趁着伏天治“冬病”
小暑节气过后就要进入三伏天了,天地间阳气旺盛,寒性体质如阳虚、气虚、血瘀、气郁、痰湿的人可以进行三伏贴治疗,排除身体里集聚的寒气。
由于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具备全年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多雨潮湿的特征,高温、高热、高湿三重暴击将全面袭来。
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果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
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是最常见的冬病夏治疗法之一,也就是百姓所熟悉的“三伏贴”,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外治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固本强基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三伏贴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它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夏季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温阳药物敷贴于特定穴位,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药物透过皮肤、沿着经络作用于人体脏腑、肢体、关节,达到调补阴阳气血、温阳散寒、增强免疫力的效果。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三伏推和三伏灸。
肖小儿国医馆三伏贴三伏推三伏灸开始啦
适应症
呼吸道疾病: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鼻炎等。
养生保健:
免疫低下,体虚易感,亚健康疾病等。
消化道疾病:
慢性胃炎、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腹泻等。
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宫寒怕冷、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骨伤类疾病:
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
注意事项
1、敷贴期间请勿剧烈运动,避免因出汗引起胶布脱落。
2、敷贴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
3、敷贴当天禁食生冷、辛辣、海鲜、牛羊肉等刺激燥热食物;当天不洗澡、不游泳。
4、贴敷时间:儿童0.5—1小时/次,成人1—2小时/次。具体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适当增减时间。若敷贴部位出现刺痒、灼热、疼痛等感觉,可减少贴敷时间或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
5、少数病人皮肤局部可能出现红肿、水疱等反应,注意严禁抓挠,水泡处可外擦消炎药膏(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以防感染。医院就诊。
图片视频/网络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材/肖小儿传人—肖晓蕙
编辑/尧戈
预约挂号或登录在线商城,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