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只有夏天才会“中暑”
冬天这么冷
怎么会“中暑”呢?!
事实上
冬天“中暑”并不是稀罕事儿
最近
江门一位80岁的老爷爷
就因为过度保暖而“中暑”
详细情况
近日,一位80岁的老爷爷在夜里被家医院急诊科,一量体温达到38.8℃,并伴有精神差、不想说话、全身乏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随后,老爷爷被转到该院神经内科。经过检查,老爷爷被诊断为“中暑”。
据了解,老爷爷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进入冬天,家属怕老人冷,于是给他盖了几层厚被子,还加了一张电热毯。晚上吃饭时,家人发现老爷爷精神很差,并且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家人医院。
而老爷爷来就医时,身上还穿着2件羽绒服,下身穿着3条棉裤,身上盖着2床被子。层层包裹下,他的体温升得很快,转到神经内科再次测量体温时,已到39℃。
老爷爷家人:
“最近气温比较低,户外气温更加低,怕他感冒,所以就给他穿多了点。”
“‘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个阶段,当时患者已达到热衰竭阶段,如果发展到热射病阶段就有生命危险了。”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阮炎鹏说,当时立即给老爷爷脱掉多余的衣服、裤子,进行降温,补充水分。
医生在询问老爷爷的病情。
阮炎鹏说,“中暑”不只发生在夏季,冬季“中暑”的患者每年都有,去年接诊了3例,今年(截至目前)已接诊2例。
大冬天的
怎么会中暑呢?
冬季“中暑”是由于过度保暖或捂热过久而造成的。由于冷会引起感冒,进而可能引发其他很多病症,所以,在冬天,“冻着”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热着”,却不那么让人介意和警惕。
有些人在寒冷的冬季里,唯恐着凉感冒,白天便裹上大衣、毛毯等,晚上睡觉热水袋、电热毯全都用上。加之冬季房间关门闭窗,室内空气流通不好,使得人如同生活在一个“人造夏季”的环境里,其体温不断上升,觉得不舒服时,人已处于高热之中了。
据介绍,“中暑”达到4个条件即可出现:温度在32℃以上;
湿度大于60%;
人体产热多,如发热、有甲亢等基础病,干重的体力活等;
存在散热障碍,如密闭环境、体型比较胖、汗腺功能有障碍等。
阮炎鹏说,老爷爷盖那么多被子还有电热毯,温度已超过32度,再加上他大小便失禁,被窝里湿度大,而且裹得严实,不能自主活动,不宜散热,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中暑”。
阮炎鹏提醒,冬季“中暑”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尤其是长期卧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因为家人总是害怕他们冷,于是给他们穿得过多、盖得过多。
图源新华社
越是上年纪的人
“中暑”风险就越高
冬天如何防止老人“中暑”?
医生建议:首先,要保持房屋通风,控制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进行监测;
其次,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家人不要一味地给他们增添衣物,最好是参照自己的穿衣件数,适当给老人多加一件即可。气温转暖后,也要及时减衣服;
再次,要观察老人的体征,时不时量下体温。最后,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
如果“中暑”了
该怎么办呢?
阮炎鹏说,当老年人,特别是有慢性病的老人出现头晕、心慌、口渴等早期“中暑”症状时,要及时干预,把病人挪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不要再活动。同时,适当地解开患者衣服帮助降温,用冰块、湿毛巾在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集中处降温。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要给患者饮用淡盐水,少量多次。一般一次饮用淡盐水毫升,间隔10分钟再饮。轻症“中暑”患者经上述处置,观察两小时后身体一般能恢复正常。
如果两小时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比如体温仍在38℃以上,出现热痉挛(小腿抽筋)、休克、昏迷等情况,则要立即送医。重症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敷其头部和大腿腹股沟处,用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医院就医。
来源:江门日报投稿提问合作建议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