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
今天是初伏,这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咱们一起看看“高温、高湿”的“三伏天”该如何养生呢?
初伏到,真热闹
起早饺子,中伏面,
末伏烙饼炒鸡蛋,
吃下幸福和美满,
时刻心情快乐赞!
初伏养生
衣勤于换衣1少夏季暑热之邪当道,皮肤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因此,要适当的少穿衣。
然而,气温一般接近或超过35℃时,穿衣太少,皮肤非但不能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
2透建议大家注意选择衣料,丝绸、棉布、真丝等最好。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
3浅衣服的颜色多选择浅色系列,以减少阳光的照射。
食多喝水健脾清补1饮夏季由于阳气盛,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多,因此失水多,应该多喝水。夏季炎热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还可以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
2补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菇类、薏米等。
3辛夏季,尽管天气热,人们可以适当吃些辛味的东西,如微辣的萝卜,以及葱白、姜、蒜等,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补益肺气,尤其是肺气虚的人更应如此。
4粥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解暑生津功效。
住晚睡早起1晚睡早起+午睡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
2阴凉处不久坐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3巧用空调和电扇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还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
行心静少动1运动量不宜过大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
2清淡心态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应保持清淡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入伏中医养生四原则
1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化湿、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2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可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3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4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三伏贴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
在三伏这个时期通过内服外治可以帮助充实和储存阳气,到冬季阳气不足时可得到一些补充,让人体有相对旺盛的阳气来抵抗可能复发的疾病,以减少患病的几率和减轻患病后的症状。
高温不要户外去,
以防中暑晒暴皮;
早睡早起要牢记,
精神充足有底气。
饭菜清淡少饮酒,
不时盐水漱漱口;
根据体质饮食补,
常记降温和防暑。
祝福送到您身边,
幸福生活到永远!
本文由长寿俱乐部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