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源
布渣叶,中药名。是椴树科植物破布树的干燥叶。
2别名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
3药材类别枝叶/树皮类
4入药部分为椴树科破布叶属植物破布树的叶。
5产地和分布生于丘陵、山坡、林缘等处灌丛中或平地路旁或疏林下,少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尤以广东省分布广,产量大,资源丰富,广东的阳西、湛江是主产地。
6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黑色。叶互生,叶片常见穿孔,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稍偏斜,两面仅在脉上有疏毛,边缘有疏细齿,基出脉3条,网脉在下面明显凸起。叶柄被星状毛。托叶成对,线状披针形。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由多个具2-3花的小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花序分枝,花梗和萼片外面密生星状柔毛。花淡黄色,萼片5,匙状长圆形;花瓣5,长为萼片的1/4—1/3;雄蕊多数;子房球形,3室,无毛,花柱锥尖。核果倒卵形,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7用法用量0.3—1凉;亦可配作凉茶用。
8功效与作用清暑,消食,化痰。用于感冒,中暑,食滞,消化不良,腹泻。主要用于感冒,中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湿热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
9药用价值现代中医临床对于布渣叶的应用较为少见,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岭南民间作茶饮料和一些企业制作保健凉茶。现代的一些中药专著对布渣都有详细记载,如《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华本草》等。二者所载功能基本相同,主要功能都是清热消滞,利湿;但在主治方面后者除载有前者的“感冒,湿热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外,还增加了“疮疡,蜈蚣咬伤”症候。另二者所载性味相差甚远,前者载:“布渣叶性味甘、淡,微寒”,后者载:“破布叶味酸、淡,性平”。值得进一步探讨。
布渣叶在岭南地区主要用于感冒、黄疸、腹痛、蜈蚣咬伤等症治疗。
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布渣叶15—30g,水煎服;或布渣叶、番石榴叶、辣蓼各18g,水煎服,每日2剂。
治蜈蚣咬伤:布渣叶15—30g,水煎服。
治黄疸:布渣叶60g,猪血60g,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6天;或布渣叶、田基黄、茵陈蒿各15g—30g,水煎服。
治瓜藤疮:布渣叶、鸭脚木叶、茅瓜莳、牢牛莳、食盐,各味适量。捣烂和牛尿炒热,乘稍凉敷患处,再用高粮粟梗煮凫鸭食之。
治热滞腹痛:布渣叶、鸭脚木皮、黄牛木叶、路兜簕根、岗梅根,各药等量。每用—g,水煎作茶饮。
九蒸九晒黑芝麻丸
古法九制,补肝肾,强筋骨
秋冬滋补,不可错过
限时优惠,买二赠一
点击小程序链接购买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道医问诊咨询,添加
⊙投稿合作: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