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年10月13日至14日,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安徽省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地方人大的新使命新任务,旗帜鲜明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一心一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高站位引领和推动人大立法、监督和代表等工作高质量开展,用依法履职的创新实践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积极贡献力量。

1

砥柱人间是此峰,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实现形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安徽省各级人大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作为履职首责,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落实,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

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采取集体研学、专题讲座、分层培训等方式,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深学细悟;通过深入基层宣讲、组织座谈交流、开展征文活动等途径,促进全省各级人大干部和代表齐学共进。组织召开各省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深入交流学习体会,促进学习走深走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安徽省各级人大坚持系统谋划,明确思路举措,以清单化、闭环式的工作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部署落地落细。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16项具体举措的任务清单,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体现在具体的履职项目上。

年3月25日,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从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4个方面,对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出系统安排。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栅洁强调,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以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省委及时出台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重点任务分工实施方案,细化实化了50条具体举措,为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在安徽落地见效提供了坚强保证。年全国人代会结束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将栗战书委员长在工作报告中部署的7个方面重点任务,逐项分解细化为82条具体举措,明确牵头领导、单位和人员,责任到人到事到时限。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陶明伦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具体落实工作,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工作台账,细化落实举措,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与全国人大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各市人大常委会也始终坚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截至目前,安徽省16个设区的市中的12个市已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并出台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有关文件,对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出具体安排,对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分工方案,明确责任时限,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关于人大工作的最新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年3月17日,合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的决定,从6个方面明确了21项贯彻落实措施,把中央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有力有效地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年3月25日,安徽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在合肥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会议从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4个方面,对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出系统安排。(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2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地方治理汇聚民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好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安徽省各级人大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当家作主。

制度化保障机制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支撑。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积极完善人民通过法定途径、方式、程序参与国家治理各方面各环节工作的制度机制,修改安徽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作出4项决定,进一步发展“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

加快推进与人大制度息息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的“升级更新”,有序推动执行地方组织法的若干规定、省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和组成人员守则等法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修改工作。坚持并不断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基层代表、主任会议成员接待代表、“一府一委两院”向代表通报情况等具体办法,实行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和法规草案意见及反馈、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办理结果公开等制度,使履职过程和结果都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和利益。

常态化实现路径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现实需要。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积极拓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实现方式,在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护民利等方面,不断畅通渠道。年,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来自基层一线的省人大代表人次,例行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等人次。在开展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中,全省各级人大广泛听取吸收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每年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的议题安排都超过50%。充分发挥全省1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作用,从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的确立,到具体法规草案的调研、起草、审议乃至法规通过后的实施,基层立法联系点都全程参与。

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拓展人民群众表达意见、参与立法的途径,打造多元化“倾听人民群众声音”的模式。在制定《铜陵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时,铜陵市人大常委会面向全市发动“头脑风暴”,开展“不文明行为”新闻调查和“最不受欢迎的不文明行为”问卷调查,发出问卷份,共收集“群众身边不文明行为”条,形成意见建议81条次,基本掌握了亟待规范的不文明行为,确定了法规拟规制的内容,在地方立法中最大程度凝聚民智。

规范化参与平台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有效保证。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有效保证人民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全省累计建成五级人大代表活动室、调解室和群众联系点、代表之家个,并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使代表家站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站”、社情民意的“观测站”、建言献策的“收集站”,为代表履职搭建了立足基层、贴近群众、覆盖城乡的重要平台。

目前,为充分了解和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期盼,推动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正在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中部署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要求每名代表在闭会期间围绕原选举单位或原选区所在行政区域内的社情民意、群众诉求,每月至少提出1条意见建议,并积极搭建相关网上网下平台,确保人大代表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能够高效地得到处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身边的民主。

年3月14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供图)

3

法与时转则治,创新机制推进重点领域立法   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及16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以法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守护群众高品质生活、助力社会高效能治理,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及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立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高质高效地把党中央的立法部署及党委的立法决策转化为地方性法规。

在项目选择上,每一项立法都与党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10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