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9日,因为炎炎夏日家人坚持不开空调风扇还盖被子,一名年轻女子中暑被家人送到山医院,因为病情危重,医生虽然全力抢救,女子最终还是死亡,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悔恨的家人。
虽然每年夏天都会有中暑死亡的产妇的报道,可是这样的悲剧依然年年都在发生,鲜活的生命的陨落并没有足够的引起公众的重视,原因何在呢?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通常为6周。产褥期母体各系统变化很大,虽属生理范围,若处理不当即可转变为病例情况。产褥期和传统的“坐月子”似乎差不多。
在于我国固有的传统坐月子的陋习,比如“捂月子”。坐月子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称之为“月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社会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渡过人生生理和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
有的朋友会说,“坐月子”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不要总拿西医学说事。那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院妇科主治医生、北京时间特约评论员付虹医生就带大家看看中医学。中医理论里说“风为百邪之长”,但是在中医的教材里,产褥期保健要点中也提到:慎起居,适寒温。产后正气不足,汗出较多,腠理空虚,易感外邪。因此应当注意生活起居及寒温的调摄。是不是就该关闭门窗盖着被子?非也。居住处宜保持新鲜空气,注意空气流通,但产后的妈妈不宜当风坐卧,避免外邪侵袭。
西医的教科书中更是提到了产后的妈妈们需要预防产褥中暑。产褥期(坐月子)因高温环境使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称为产褥中暑,表现为高热、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本病虽不多见,但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处理不当能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新闻中提到的这位山东的年轻的女子就出现了这样严重的悲剧。
夏天如何科学的坐月子,哪些禁忌是错误的?
夏季不能吹空调?
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因为不吹空调造成产妇中暑及死亡的病例告诉我们,坐月子是可以吹空调的,但是要注意技巧,避免空调的风直接吹向娇气的妈妈和宝宝,可以打开客厅的空调,产妇和宝宝在卧室休息,避免直接被空调吹到。
房间要密不透风吗?
产妇的休养室必须清洁干净,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条件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0~22℃为宜,相对湿度为60%~70%。通风换气时,室内温度变化不宜超过2~3℃。室内应有充足的阳光。冬日应注意保暖,火炉取暖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炎炎夏日更不可关闭门窗或衣服过厚,以免中暑。宜应适时擦汗并勤换内衣,避免汗出当风受凉感冒。
不能吹风、出门?
产妇“坐月子”期间最忌讳空气不流通。比如门窗紧闭、裹头扎腿,最易导致室内空气混浊,容易让产妇及宝宝患病。冬天也可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半小时左右,避免过堂风、直流风,或者开窗通风时,产妇和婴儿可以到另一个房间。
至于出门,有说产后一个月不能出门,这应该是来源于中医“风为阳邪,风为百病之长”,害怕产妇被风吹到,但是付虹医生认为,对于产后体温正常、恢复良好的产妇,在晴朗无风的日子,还是可以走出家门,去小区里呼吸新鲜空气、散散步的。
不能吃生冷食物?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产妇由于分娩消耗大量体力,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大大下降,新生儿和胎盘的娩出,都使得产妇代谢降低,体质大多从内热到虚寒。因此,中医主张产后宜温,过于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如冷饮、冷菜、凉拌菜等,从冰箱里拿出的来水果和菜最好温热过再吃。
一些寒性的水果,如西瓜、梨等不宜多食,对于某些脾胃虚弱者,可能引起拉肚子。当然,在夏季可以少量食用,注意量不宜多。
说到捂月子中暑,付虹医生还是要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的知识。
临床诊断根据中暑的病情程度分为:
1、中暑先兆:产妇发病前多有短暂的先兆症状,表现为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此时体温正常或低热。
2、轻度中暑:中暑先兆未能及时处理,产妇体温逐渐升高达38.5℃以上,随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口渴、痱子漫布全身。
3、重度中暑:产妇体温继续升高达41~42℃,呈稽留热型,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谵妄、抽搐、昏迷。如果处理不及时在数小时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遗留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后遗症。
发生了中暑,治疗原则是立即改变产妇妈妈高温和不通风环境,迅速降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其中迅速降低体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当产妇妈妈出现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无力这些中暑先兆时,付虹医生就建议您尽快远离或改善高温和不通风环境,及时喝水,必要时尽快就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