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母亲为卖冰棍的阿姨刮痧解暑,从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整日为生计奔波。那是七十年代的一个炎热夏日,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我还很小,正和小伙伴们在村口玩耍,突然一个身影摇摇晃晃地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那是卖冰棍的吴阿姨,平时见她都笑容满面,一边推着冰棍车一边和村里的大人们打招呼,可这一天她看起来极不正常,脸色苍白,汗如雨下,脚步虚浮。

“大人们都去干活了,吴阿姨怎么了?”我还没来得及多想,就看到她扶着冰棍车的手慢慢松开,整个人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吴阿姨!”我下意识地喊了一声,跑到她身边,其他孩子吓得全跑开了。我抬头四处张望,心想一定要找个大人帮忙才行。恰巧,我母亲从田里回来,远远看到我们围在吴阿姨旁边,便加快了脚步。

“快让开!”母亲赶紧蹲下,伸手探了探吴阿姨的额头,又看了看她的脸色,“这是中暑了。”

母亲立刻让人去家里取凉水,她自己则从口袋里掏出随身带着的小刮痧板,熟练地在吴阿姨的背上刮了起来。她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可千万别出什么事啊……”我站在一旁,看着母亲的动作,心里充满了紧张和不安。

没过多久,吴阿姨慢慢苏醒过来,睁开眼睛时,她的神情还带着迷茫,嘴唇发干得厉害。母亲把凉水递给她,让她小口慢慢喝下去。吴阿姨勉强坐起来,抬头看到我母亲,眼神中透出无尽的感激:“谢谢你,真的谢谢……我这要是晕在路边,恐怕……”

母亲摇摇头,打断了她的话:“吴阿姨,别说这些了,命重要,身体可不能这么拼。”她嘱咐吴阿姨以后要多注意身体,别总是在烈日下辛苦地推冰棍车,尤其是在这酷热的夏天。

吴阿姨听了后连连点头,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手帕擦拭着脸上的汗水,接着从冰棍车里拿出几根冰棍递给我和我母亲,“这不值什么钱,你们收下吧,就当我谢谢你们的。”

母亲笑着推辞:“别啊,咱都是乡里乡亲的,救人还图啥回报呢。”

可吴阿姨坚持把冰棍塞到我手里,轻轻拍了拍我的头,“乖孩子,你妈真是好心人,记得要好好孝敬她。”

那天的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虽然当时年幼不太懂得成人世界的复杂,但我却从那天开始知道了什么是感恩。吴阿姨没过几天身体恢复了,又继续在村里卖冰棍。我没想到的是,自从那次之后,她时不时地会路过我们家,把她没卖完的冰棍悄悄塞给我们。

夏天正是我和哥哥妹妹们最难捱的季节,我们家穷,吃的喝的都要精打细算,更别提奢侈的冷饮了。可自从那次吴阿姨晕倒后,她每次路过,总会不动声色地往我家塞几根冰棍。母亲知道后,总是很过意不去,总想着回送些家里的粮食、鸡蛋什么的,可吴阿姨每次都笑着拒绝。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母亲:“吴阿姨为什么老是送我们冰棍呢?”

母亲拍了拍我的头,笑着说:“你吴阿姨是个念旧情的人,她记得咱帮过她,也许就想通过这些小东西表达心意。咱们要知足,别觉得理所应当。”

母亲的话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时候不需要太多语言,只要一点点的善意就能建立起长久的友谊。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家和吴阿姨的关系越来越近了。吴阿姨偶尔也会到我家串门,母亲总是热情地招待她,两人经常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聊家常。

我偷偷听过几次,她们总是聊孩子、生活,聊家里的难处,但从来没有一句怨天尤人的话。那种淳朴和善意,让我这个小孩子也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温暖。

那是一个艰难的年代,但也正是在这种艰难里,我逐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情谊,才是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最大力量。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酷热的夏日,吴阿姨倒在路边,母亲伸出了援手,从此,两家人之间的情谊便如涓涓细流,日复一日,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吴阿姨从那次中暑之后,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推着冰棍车出现在村里。她的生意也开始有了变化,听说她在县城里找了其他的活计,做一些小本生意,渐渐地,冰棍也不再卖了。

我们村子虽然不大,但家家户户都很熟络,谁家的事儿,村里人很快就知道了。我还小,不太明白大人们的生活变化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有一段时间,吴阿姨不再来我家串门,生活似乎也回到了我们一家的平淡中。

那年,我的家里发生了大事——父母想盖新房。老房子年久失修,冬天寒风透墙,夏天暴雨成灾,母亲总是愁眉不展。父亲虽然一向话少,但也明显比以前更加沉默,偶尔从地里干完活回来,只是抽着烟,眼神中透着一股无奈。

村里很多家庭在那段时间里陆续盖起了新房,红砖和石灰的香味飘散在空气里,四处是叮叮当当的锤子声。我们的房子却一直没动静,母亲和父亲也很想盖新房,可家里实在没有余钱。粮食收成只能勉强糊口,剩下的也不够攒下一笔足够的盖房费用。

一天傍晚,我和父母在家吃饭,门口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母亲忙起身去开门,只见门外站着的竟是许久未见的吴阿姨。她手里提着一个大包,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

“哟,吴阿姨,好久没见了,快进来!”母亲赶忙招呼她进屋,我也兴奋地跑过去帮忙,母亲和我一起把吴阿姨的包放下,里面竟装满了粮食和一些新鲜的蔬菜。

吴阿姨看了看屋子,又看了看我们,笑着说:“哎呀,这段时间忙啊,我在城里折腾点小买卖,挣了点小钱,一直没来你们家,这次路过,顺便送点东西给你们。”

母亲连连摆手:“这可不行,咱们家最近日子虽然紧了些,可也不能总要你的东西啊,太不好意思了!”

“别这么说,咱都是自家人了。”吴阿姨边说边把粮食搬到了厨房,“听说你们家最近想盖房子,我在村里听见了,这事你们一直没开工,是缺啥材料吧?”

母亲叹了口气:“唉,别提了,家里实在是……这盖房子哪里是说动工就能动的事。”

吴阿姨听完,思索片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旧旧的信封,往母亲手里一塞:“我这也没啥大本事,这是一些小钱,你们先拿去买些砖瓦材料,盖房子的事不能耽搁啊。屋子不结实,到冬天受罪的是你们自己。”

母亲一下子愣住了,连忙推辞:“吴阿姨,这怎么行呢?你自己还要过日子呢!再说,这房子迟早会盖起来的,咱不着急……”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吴阿姨忽然严肃了起来,脸上的笑意退去,“我自己过得去,你们就别推来推去了。咱家欠你们的情,早还不清了!你当我忘了当初的事吗?我晕倒那天,要不是你救我,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现在我有能力帮一把,就当还点人情吧。”

母亲被吴阿姨的这番话说得眼圈红了,手里捏着那个信封,久久没有说话。她看看父亲,父亲也沉默着点点头。吴阿姨见状,笑着拍拍母亲的肩膀:“你们可别客气了,这点钱能帮你们起步,剩下的慢慢来,不急。”

那天晚上,吴阿姨留下来吃了晚饭。我们一家和她围坐在桌前,气氛格外温馨。吴阿姨讲了很多她这几年在县城里做生意的经历,她并没有发大财,但手头宽裕了些,日子总算过得去。母亲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插句话,两人像是早已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聊起话来没有任何隔阂。

从那天起,吴阿姨和我们家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我们家的房子终于开始动工了,虽然资金紧张,但吴阿姨不仅在金钱上帮了我们一把,还托人在县城帮忙找便宜的砖瓦材料,让我们节省了不少费用。

新房子一点一点地建起来,我看着那一砖一瓦的累积,心里满是感激。吴阿姨不仅帮助了我们家盖房子,还帮二哥找了一份县城里的工作。这份工作虽然不算太好,但比起待在村里种地,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二哥回家时,兴奋地说吴阿姨在厂子里托了关系,才给他争取到这个机会。

母亲每次提到吴阿姨,都会感叹不已:“她真是咱家的大恩人啊,没有她,咱们这日子还不知道得怎么熬呢。”

日子渐渐平稳下来,吴阿姨的帮助没有止步于此。后来,当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时,吴阿姨又热心地介绍了城里的一位姑娘给我认识。那是后来发生的事情,眼前的生活虽依旧有苦有累,但因吴阿姨的帮助,我们一家看到了新的希望。

她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亲人。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能因为一份善意,彼此扶持,一起走过那些最难的日子。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我已经长大成人,母亲的头发渐渐斑白,父亲的身

影也越发沉默。日子在柴米油盐的忙碌中不断流逝,吴阿姨对我们家的帮助却从未间断。她不仅在我家盖房时出钱出力,还在二哥找工作、家里陷入困难时,总能伸出援手。这种帮扶让我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也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后来,母亲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她常常因为劳累而卧床不起,家里的担子越来越重。正是这时候,吴阿姨又一次站了出来。

那年冬天,母亲突然病得很重。我记得那一天,寒风刺骨,屋外的大雪纷飞,屋内的气氛则充满了紧张和不安。母亲一直在床上咳嗽,脸色苍白如纸,父亲手足无措,二哥又在县城里工作,只有我和父亲守在母亲身边。

当时,我年纪虽不大,但已经知道事态的严重性。母亲的病越来越重,连镇里的医生也束手无策,只是开了些药,让我们尽量照顾好她,可这些药似乎没起到多大效果。眼看母亲的病情日益加重,父亲的眉头越皱越紧,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就在这时候,吴阿姨闻讯赶来了。她一进门,二话不说,就开始张医院。父亲拗不过她,只能点头同意。吴阿姨亲自雇了一辆车,医院,还替我们垫付了住院的费用。

医院的那几天,吴阿姨几乎天天都来探望母亲,不仅带来了一些家里做的热乎饭菜,还经常陪在母亲的床边,跟她聊着家常话,鼓励她一定要好好治病。我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感动与敬意。

母亲的病情在医生的治疗和吴阿姨的照顾下渐渐好转。出院那天,吴阿姨又不声不响地替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还坚持要亲自接母亲回家。当我们全家站在院子里,迎接母亲回家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吴阿姨早已不仅仅是我们家的朋友,她俨然已经成了我们的家人。

那段时间里,我对吴阿姨的感激无法用言语形容。她的无私帮助深深打动了我,让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可以如此深厚,甚至超越了血缘的羁绊。母亲在病榻上多次感叹:“吴阿姨这辈子真是咱们的大恩人,没她的帮忙,我怕是早就撑不过来了。”

吴阿姨听了却摆摆手,笑着说:“这都是小事,别老挂在心上。咱们之间,不用客气。”

母亲虽然这样说,但心里却一直记挂着吴阿姨的恩情。母亲常常唠叨我:“你要记住,吴阿姨是咱们家的大恩人。以后你要有出息了,千万别忘了她。”

我点头答应,心里早已把这份情义深深刻在了心里。我知道,吴阿姨不仅仅帮助了我们家,她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她的存在让我们家的日子变得更加温暖、踏实。

几年后,我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因为家境不好,母亲一度为我的婚事犯愁,但吴阿姨却再次出面帮忙。她托了县城的熟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姑娘。那姑娘是县里一家厂子的工人,家境一般,但勤快能干。吴阿姨见面后就对我母亲说:“这姑娘不错,模样端正,人也实在,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母亲听了吴阿姨的话,很是高兴。于是,我和那姑娘见了面,果然觉得性格相投,彼此也聊得来。吴阿姨在其中牵线搭桥,我的婚事很快就定了下来。结婚那天,吴阿姨忙前忙后,帮我们操办了不少事。她像是我母亲一般,替我照顾一切,连婚礼上的很多细节,都是她亲自安排的。

婚后,我和妻子在村里过起了日子,吴阿姨时常来家里看看我和妻子,和我们聊聊近况。她总是带着微笑,像是我母亲的影子,依然关心着我们的一切。母亲对她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有什么事情总是先问吴阿姨的意见,仿佛她才是家里的主心骨。

不久后,我和妻子有了孩子。那天,吴阿姨特意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家里看孩子,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吴阿姨啊,真是咱家的福星,连孩子都有她的一份功劳!”

我看着吴阿姨抱着我的孩子,心里满是感慨。这些年来,吴阿姨对我们的恩情早已不是简单的邻里互助,而是一种深厚的亲情,她不仅仅是母亲的好姐妹,也成了我们一家人心中的支柱。即使她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这种跨越血缘的亲情却比很多血亲还要深厚。

时光流转,两家的情谊延续到了下一代。我的孩子渐渐长大,吴阿姨时不时带着孙子来我家串门,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我们则坐在院子里聊着家长里短,笑声不断。每当这时,我总觉得时光仿佛停滞了,我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充满了温暖和满足。

有一次,我和吴阿姨在院子里聊天,她回忆起当年母亲救她的那一幕,眼里闪过一丝感慨:“你妈那天的刮痧救了我一命,要不是她,我哪里还有机会跟你们坐在这里?这世上的缘分真是说不清楚。”

我望着吴阿姨,心里也是百感交集。那一次偶然的救助,成了我们两家一生的牵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原来可以如此深远、如此温暖。

几十年过去,吴阿姨依旧是我们家的亲人。她的孙子和我的孩子玩在一起,家里每逢年节必有她的身影。

两家人聚在一起时,所有的回忆仿佛都成了今日的见证——吴阿姨和我母亲从陌生人到亲如一家,用善意和感恩延续了三代人的情谊。这份情感,温暖了我们,也让我们学会了感恩与回报。如今,孩子们也学会了这份善良和温情,我相信,这份情谊会在他们身上继续延续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12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