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一个恐怖故事:
年的三!伏!到!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今年从7月12日入伏开始,
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已经到来。
今年的三伏天总共有40天!
初伏:.7.12~.7.21
10天
中伏:.7.22~.8.10
20天
末伏:.8.11~.8.20
10天
未来一周:热热热!
热浪即将席卷江阴
不信你看
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未来一周高温预报图!
↓↓↓
从地图上来看,
12日—15日,
江阴基本上是紫色的!
再看看
江阴气象的预报接下来的天气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
发布君感觉到有一团火在燃烧
35℃、36℃将成为家常便饭!
本周天天35℃以上!
↓↓↓
(图片来自中国天气网)
一般来讲,温度达到32℃以上
湿度达到60%的情况下
人比较容易中暑!
中暑了怎么办?
史上最全方法大汇总在这里!
中暑症状▲先兆中暑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这很可能就是先兆中暑。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发烧现象。
▲轻症中暑
如果出现发烧现象,伴随面色潮红或苍白、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则属于轻症中暑了。
▲重症中暑
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大量出汗及口渴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是热痉挛之症状;此时要及时喝淡盐水,以便补充体内盐分。
注意事项▲穿浅色衣服
应穿白色、浅色的或素色衣服,不宜穿黑色的或蓝色的衣服,因为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吸热慢、散热快、穿着凉爽,不易中暑。
▲戴隔热草帽
编织草帽的原料多为空心的,里面储存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草帽对阳光还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中午要休息
早晨空气新鲜,气候凉爽。因此,夏季外出旅游时,出发时间应该早些,到了中午就休息,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进行旅游活动。
▲多喝盐开水
出汗多,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出现中暑。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带防暑药物
夏季外出旅游时应带些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急救措施▲迅速使病人脱离现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宽松衣服。使病人平卧,头部抬高,通风降温。如有电扇,可以打开,但不要直接对着病人吹风。同时可用冷水蘸湿毛巾擦拭病人的头颈、腋窝,大腿根部,也可以用30%的酒精擦浴。
▲点按人中、内关、风池、承山等穴位,也可针刺双手指尖及委中放血,有条件者,可于太阳穴处涂擦清凉油,亦可服用藿香正气水(丹),人丹等。
▲病人的体温如在41℃以上时,可把病人浸在冷水中,仅露出头面部。同时搓摩四肢,胸背部以促进血液循环而达到散热。体温降到37.5℃~38℃时即可停止冷水浸浴。如果病人高热不退、昏迷不醒,医院。
另外,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总有人会说:
“哪年不入个伏?说的那么事事儿的!”
小编只想说:
年轻人啊!入伏入不好,会落下病根的!
真不是危言耸听!
科普时间到: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懂了吗?
“三伏”只是一个听起来好听的名字
三伏天的伏的真正意义是:邪!
叫做“三邪天”
而三伏天所携带的“邪”就是“六邪”中的:
暑邪!
“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错!!!正好相反
要一心防寒!防寒!防寒!!!
你没听过“冬病夏治”?
或者“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吗?”
所以伏天开始你可要注意以下这些事情
以免寒气入体
↓↓↓
1、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西瓜特别适合夏天解暑,但因其性寒,不可多食。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西洋参是夏天最好的补气药之一,是唯一一种不上火、不伤阴的参。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
2、不吃冰饮、雪糕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3、吹干头发再睡
夏天易出汗出油,人们洗头发也会比其它季节勤快~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4、不要对着空调吹
很多人在户外出一身汗后,回到室内会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吹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久坐不动
俗话说: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
7、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这些三伏天的注意事项,你记住了吗?
三伏天治什么
在夏季三伏时令,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1治冻疮一般冻疮患者都是阴虚体质,遇冷气血淤阻形成冻疮。夏季天气炎热,寒邪渐衰,病情暂愈,在这种机体反应性最佳的时候治疗,非常利于促进冻疮的不再复发。
冻疮的治疗应可以通过针灸,主要施针在容易长冻疮的部位;温灸的主要穴位有足三里穴、关元穴等。
2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适合冬病夏治,除鼻窦炎。尽管过敏性鼻炎并不都在冬季发病(最常在秋入冬、冬入春时发作),但过敏性鼻炎患者体质正是以寒、虚为主,遇冷易发病,所以过敏性鼻炎也被看作是冬病。
医院针有不同的治疗手段,但一般以穴位敷贴结合针灸为主,还有药物擦治、拔火罐等辅助手段。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再结合内服中药。
3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夏季有利于风湿病症状相对减轻,但是夏季湿邪较重,又增加了病发的机会。所以风湿病患者在夏季既要抓住时机,积极治疗,又要提高警惕,预防患病。
一般来说,随着病情症状的轻重,会分别采用贴敷、针灸和内服中药,症状轻的才是只做贴敷的,严重一点的可以选择后两者或是同时选两到三项。
4治慢性咽炎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屡发急性咽炎、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它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物刺激、过敏体质或身体抵抗力降低等都可能会引起慢性咽炎。
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慢性咽炎的主要手段。方子主要采用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5治哮喘症调查显示,哮喘冬病夏治治愈率高。一到冬天,哮喘反复发作,症状加重;到了夏天,症状明显减轻。哮喘“冬天重夏天轻”正是它作为典型“冬病”的主要特征。
膏药贴敷大椎、肺俞、定喘等穴位,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泡为度。药贴敷的药材主要采用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三伏天吃什么
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三伏天”。这个时节进食除了要注意营养之外,食物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1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不仅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还可预防中暑。
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
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鸡蛋、牛奶、莲藕、木耳、百合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这个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快,对能量的需求量增大,所以要加强蛋白质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应在克—克。
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鸭肉等,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另外,这些误区别再犯
↓↓↓
Tips:夏季很容易患上空调病。会导致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如果患上空调病应该:
1、发病初期,可用生姜数片+红糖,熬生姜红糖水。
2、饮食上,可煮鸡蛋挂面,多放汤和生姜,调节肠胃。
3、可适当喝绿豆汤,以帮助解毒,白糖、盐适量。
4、可适当补充营养素,包括类萝卜素、B族、维C、钙镁片等。
5、可用热水泡脚,帮助出汗。
※空调房温度在26℃,房间的湿度在50%,最适宜。
原来“哪儿凉快待哪儿去”
在这样的夏天
真不是一句骂人的话……
这绝对是最真挚的关怀
最深藏不露的爱!
图文来源:江阴发布、问江阴。
长按白癜风食疗哪家医院能治愈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