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伏贴时间的临近(7月13日第一贴),一场“冬病夏治”中医物理疗法的养生调理行动轰轰烈烈开始了。“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特色疗法。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来达到使冬病大大降低发病概率和减缓症状,甚至根治的目的。平常体弱多病而体质偏寒者,这个季节选择针灸、刮痧、火罐、艾灸、三伏贴等物理治疗事半功倍,对于治未病的亚健康调理也是最好时机。
■李月(右)将中医传统技法进行传承和演绎,研究的“清通法”拔罐得到大家的认同。
周然宓教授、主任医师。厦门大学教授、医学院中医系海外教育中心主任、福建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厦门市针灸学会会长,荣获“中国特色名医称号”。
李月副教授、中医康复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针灸学会副会长。
谢俊杰中医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中风偏瘫、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小儿遗尿、男性病等。
邱东升中医针灸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针药并用治疗颈肩腰腿痛,难治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等,运用放血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发热等急症,运用生物全息疗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不会伤到元气但要找准部位
适合:哮喘、风湿痛、腰椎病、肩周炎等
民间观点认为,“扎针拔罐,病去一半”。拔罐能拔出体内的寒气、湿气,那么经常拔罐会不会把“元气”也拔出来呢?解放军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月说:拔罐对哮喘、风湿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慢性疾病确实都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它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中空气,使罐中形成负压,从而将罐吸着于人体经络穴位或患病部位,具有疏通经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等功效。
她说:“拔罐是对中医传统技法的演绎,技法简单实用,适用于脊痹病(颈肩腰腿痛)及健康养生,拔罐不会伤元气,但罐里有学问,如果操作不当,比如火烧在罐的月牙上了,就会灼伤患者肌肤,拔罐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起水疱。如果找不准治疗部位,掌握不好拔罐的力度,也是事倍功半。”
对于脊柱关节病的治疗与养生,李月结合自己中医临床工作经验,潜心研究了“清通法”以督脉、膀胱经行循与功能为理论指导,通过走罐与中药竹罐配合形成清中有通,通中有清,清通并重,使患者的风、火、痰、湿、热、瘀各得排解。
链接
体质虚弱者不宜
拔罐也不是包治百病,需要掌握几点:
1.拔罐时间以5—15分钟为宜。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
2.分清体质: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拔罐,会使虚者更虚。
3.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以及孕妇、妇女经期、过饱、过饥、醉酒时都不宜。
4.肚脐、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破损处、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
5.拔罐旧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别拔。
6.拔罐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7.拔罐后若起泡,每个罐内多于3个泡,就应及时涂烫伤膏处理。
夏天经络通达,是行针好时机
适合:老寒腿、关节痛等疾病
冬病夏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三伏贴已经被市民认同,在这期间选择针灸治疗也是好时机吗?厦门市针灸学会会长、厦大医学院、厦门瑞来春坐诊专家周然宓认为,夏天经络通达,也是针灸的好时机。有一句话是“冬养三九补品旺,夏至三伏行针忙”,说的就是夏天扎针忙。“选择夏天针灸治疗老寒腿、关节痛,调理体质虚弱等,效果是非常好的。”他说。
作为擅长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痿症等神经系统病症的教授,他认为,夏季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寒邪内伏不发,此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人体“正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冬季不易发病或加重。
他认为,从外因讲,关节炎是受风邪、寒邪、湿邪侵袭人体,顺着经络,驻留在关节部位,造成气血痹阻而发病。针刺穴位可以振奋阳气,从而达到祛寒邪、强身体,从根本上治好关节炎。
用于“治未病”也可以自己刮
适合:中暑、湿热重、长青春痘等
刮痧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理疗方法。常见一些人自己给自己刮痧,这样做可以吗?怎么知道自己是适合刮痧,还是走罐呢?
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邱东升认为,中医的很多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在于预防,以“治未病”为主。刮痧主要有三方面作用:促进代谢,排出毒素;舒筋通络;调整阴阳。他说,自己给自己刮痧是可以的。过去,人们没有刮痧板,身体不舒服了就随便拿块硬币或者瓷汤匙刮刮身体的某些部位,就能减缓身体的不适。比如,夏天中暑,身体湿热重,脸上长青春痘等,就比较适宜刮痧。
那么,哪些部位或经络适合刮痧呢?邱东升列举了四个常用区位:①刮脖颈两侧的胸锁乳突肌,这是手足阳明经(胃经)经过的地方,可清湿热,健脾利湿;②刮胳膊上的曲池、尺泽、血郗;③刮印堂;④刮背部,足太阳膀胱经。
他说,刮痧和拔罐的作用机理一样,只是拔罐更适合大面积的经络部位,刮痧更适合于局部的治疗。
艾通过炙热渗进人体,但要长期坚持效果才好
适合:身体寒湿、气血不足、脾肾阳虚
艾灸也是近年来不断升温的热门中医治疗方法。医院、养疗机构,还是家庭、美容院,都在为“艾灸热”推波助澜。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邱东升介绍,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它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邱东升说,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邱东升称,过去人们实施艾灸都是直接灸。但因损伤皮肤现在临床已经很少直接灸,现在改用“温针灸”了,即把燃烧的艾条插在针灸针上,通过热传导刺激穴位,对体质寒湿、气血亏、脾肾阳虚的人进行温热补阳。
他说,艾灸的作用是日积月累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坚持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般人们可在家中每天或隔天灸足三里、关元穴、气海、大椎等这些保健穴位;而针对某些病痛实施的治疗灸,则需要找对专业医师定对穴位对病治疗。
通过药物刺激穴位疏通经络防病治病
适合:过敏性疾病和体质虚寒者
每年夏天,老百姓排长龙贴“三伏贴”医院的一大景观。三伏贴有那么神奇吗?它有何禁忌?
医院针灸科主任谢俊杰称,三伏灸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常见方法,是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他说,三伏贴医院针灸科特制的药饼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通过药物对体表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调整全身体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他说,三伏贴主要是针对过敏性疾病和体质虚寒的人群。如呼吸系统疾病哮喘、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感冒等,消化系统虚寒性胃痛、虚寒性腹泻、慢性胃肠炎等,小儿疾病如消化不良、厌食、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以及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慢性风湿疾病如如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等,以及阳虚体质、免疫力低下等。
他说,夏天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尤其是有以上病况的患者,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往往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谢俊杰称,三伏贴虽好,但并非人人适应,以下几种人就不适宜贴敷三伏贴:(1)疾病发作期,如高烧、吐血;(2)瘢痕体质者;(3)严重皮肤病患者;(4)对贴药成分过敏者;(5)医师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厦门晚报记者何崇梅白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