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将至,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来啦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马上要入伏啦

每年的三伏天

只求每天24小时待在空调间里不要出来

三伏天就跟满清十大酷刑一样

太煎熬!太无情!太残酷啦!

小伙伴们,今年的三伏天

难道你还要每天涂着厚厚的防晒霜吗?

难道你还要每天汗流浃背吗?

难道你还要时刻担忧会中暑吗?

与其坐以待毙,

不如跟着小编一起备战三伏吧

1

不可贪凉

夏季养生最重要的是不能贪凉,比如,吃太多冰饮、雪糕,容易生病。过于贪凉,可导致头痛、怕冷、心烦,肌肤发热、食欲不振。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可以服藿香正气水,服完后略微出汗,即可退热。

2

吃羊肉驱寒气

把羊肉这种常见的冬令补品放在三伏天来吃,其实是很有“讲究”的。现在人们容易贪凉,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空调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

3

吃鸡肉补体力

夏天,体力消耗增大,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适当吃些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鸡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非常适宜人体消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帮助恢复体力!

4

吃苦瓜能解暑

苦瓜的“苦”,才是营养的关键和精髓!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益肾利尿的作用。如果发现自己身上长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5

躲开阳光未必就躲开中暑

往往我们认为,只有在烈日下劳作才容易中暑。专家提醒,其实在高温且通风效果不好的环境下,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袭,而频繁穿梭于高温环境和低温空调场所者,更容易患上暑湿感冒。不要以为只要避开阳光,就可幸免于“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只要是在高温、通风不良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呆久了,同样容易“中招”。因此,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保持通风尤为重要。

6

要“去火”不要“上火”

夏季暑湿对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菠萝、西瓜等;炎热的天气还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绿豆、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食物;同时,牛奶营养全,可以温脾、补水、滋阴,也是夏季良品。

7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采用敷贴、针灸、贴膏药、中药熏蒸等综合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但也不可盲目操作,具体要咨询医生。

年三伏天从7月12开始为期30天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11日

三伏天的日期计算方法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最后祝福大家在三伏天都能将体内的那些寒毒之气都能逼出来!一年一度的伏天请大家珍惜哦!

图片与文字均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pengyu_

.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是多少
文案策划总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