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至到来,骄阳酷暑即将来临,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广大市民预约“冬病夏治”的热情。近年来贴“三伏贴”的患者越来越多,以至于许多人将“冬病夏治”等同于“三伏贴”。医院副院长、医务处处长马朝群表示,冬病夏治绝不只有这一招,只有因人而异,采取合适的调养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下面小艾来与你对比一下各种冬病夏治的方法与有效、舒适、便捷性吧!
一、大众多选择的贴药: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敷贴的膏药如纽扣大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1、此种方法为专业活要医生(还要经验老道的)才能快准狠的找到位置,就不要想自己在家可以进行了!
2、为确保疗效,一般药饼须贴4~6小时。(在贴药的时候不能洗澡)
3、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试过的人都知道那种灼痛感不是非一般人能忍的)
4、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在最热的天呆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
4、贴药期间有忌口
一是慎用辛燥食品,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
?5、贴药虽然好但也有适用人群,专家表示6个月以下的婴儿、孕妇和阴虚阳亢体质者都要慎用。痔疮、湿疹类热性病如果“夏治”,用温性药敷贴,还可能加重病情。
二、不少人推崇的针灸:
针灸的原理应当是:以刺激体表穴位的办法,通过全身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此法比贴药还要考究功夫;其核心是循经取穴,关键是取穴准确,手法娴熟,医院久经历练的高级别的医生执行你就等着杀猪一般的嚎叫吧!!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宝宝,不宜立即针刺;
2、体质虚弱的不宜针灸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灸
5、敏感及疤痕体质不宜针灸。
三、刮痧
本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流传甚久。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
1、太小的孩子不适合刮痧的哦!(囟门没有闭合之前不建议刮痧)
2、刮痧是用刮板反复刮动进行的,这样容易刮损伤皮肤,同时痛楚感强烈。
3、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
4、皮肤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以及急性炎症红、肿、热、痛者(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局部直接刮拭,可在皮损处周围刮拭。
5、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一般约3小时左右方可洗浴。
四、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1、拔火罐容易烫伤、气罐疼痛激烈
2、皮肤敏娇嫩者感不宜拔罐
3、拔罐后4小时不能洗澡
4、火罐清洁、消毒不透容宜感染
五、泡澡疗法:
京城中医邵主任介绍:“三伏药浴”集治病保健于一体,治皮肤病很有效对(如银屑病、副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硬皮病、湿疹、药疹、异位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癣等病症有较好效果)。它能渗透穴位、舒通经络、益气养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中药成分直达病所,既避免药物副作用又提高了疗效。
夏天如果能坚持每周或伏天泡澡,也能对冬天易发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夏季暑湿之气较重,湿气容易阻滞在脾胃,让人出现精神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如果用温水泡澡、泡脚,则能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增进食欲,改进睡眠质量。对于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来说,夏季坚持泡澡、泡脚,能达到祛湿理气的效果,对于调理脾胃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中医建议,夏季泡澡、泡脚不需要非得出汗才能起到作用,这是与冬季泡脚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最佳时间是每晚睡前(21-22时),水温泡澡40℃-45℃为宜,泡澡、泡脚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
在泡澡、泡脚水中加入生姜、生姜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经常用生姜、艾叶泡脚,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感冒,还能达到改善虚汗体质的作用。
小贴士:体质虚寒者在泡澡过程喝一杯红糖煮生姜水,效果会更好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