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一周我们过得有点艰难
周三刚出梅
全省多地就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
咱们泉州也一下跳入“火坑”——高温季
这高温一旦登场
就奔着夏日小目标进发
:温度更高、升温更快、力度更强
来自福建省气象台的天气综述:
10日,低层风速减弱,全省以多云天气为主,白天闽西北地区动热力条件依然较好有利该地中雨,局部大雨到暴雨发生,其余地区午后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夜间热力减弱,局地有阵雨。
11-12日,副高西伸北抬,我省受副高控制,全省多云到晴,午后各地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
预报时效内,全省气温较高,极端最高气温闽中腹地可达36-37℃。
根据预测,预报时效内热带云团较活跃,南海热带辐合带内有低值系统发生发展,并逐渐西行北抬,预计16-17日可能影响华南沿海,由于该低值系统位置偏西,我省主要受其外围东南-偏南气流影响,16日前后南部地区部分有大雨到暴雨。
13-15日,受副高控制,全省多云到晴,南部地区后多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中北部地区将出现35-37℃,局部38℃的高温天气。
16日,受热带低值系统外围东南-偏南气流影响,全省有阵雨或雷阵雨,南部地区部分有大雨到暴雨。
17-18日,热带低值系统西行远离,我省受副高控制,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
(看到这么多雨,小编眼睛都花了……)
最近天气的写照
可以用几句话来总结:
早上艳阳高照中午闷热难受下午天色阴沉傍晚狂风大作接着暴雨来袭明天周而复始
从7月10日-7月16日的天气预报
上周已经入“小暑”节气,但古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所以真正酷热难耐的日子还在后头......
从7月12日开始,副热带高压很可能王者归来,泉州进入盛夏酷暑的高温天气。
掐指一算,今年的三伏天也将在下周到来。7月12日交“初伏”,7月22日交“中伏”,8月11日交“末伏”,8月21日“出伏”。今年“三伏”40天。
年7月12日至年7月21日为初伏;
年7月22日至年8月10日为中伏;
年8月11日至年8月20日为末伏。
马上就要进入三伏天了,正是中医所说“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段,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在此期间,给孩子贴三伏贴,可是三伏贴真的有效吗?每个孩子都适合吗?
三伏贴的主要功效在我国儿童患哮喘的比例非常高,平均每10个儿童中就有2个得哮喘,而"冬病夏治"贴敷疗法(三伏贴)是中医缓解预防小儿哮喘的独特传统疗法,对预防和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有些小朋友冬天总是咳嗽、呼吸道感染也适合使用贴敷治疗。
儿童贴三伏贴常见哪些部位三伏贴,贴敷在不同部位,主治的疾病也大不相同。
天突穴前胸颈部正中线上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膻中穴前胸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膏肓穴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三伏贴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不适宜人群原因结论身体处于发热状况,如大便干燥、长口疮,舌苔比较重或者感冒有些发烧等因为药物本身是温热的,这时候贴敷会引起身体不协调,导致疾病发作绝对不能贴年龄2岁以下的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容易造成皮肤感染不宜贴易过敏体质可能给皮肤造成红肿、瘙痒或者起水泡等过敏问题可在贴敷之前擦一些姜汁,减轻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健康儿童针对不同的疾病,三伏贴里使用的中药也各不相同。有严格的适应症,不能随便贴无异于没病找罪受,还可能给健康带来损害在这样的天气里,不少市民还会带上些消暑药。其中藿香正气水,成为了大家预防与治疗中暑的必备药。
这几天,一则"温馨提示"在朋友圈里疯传——
最近各地区高温持续,很多中暑人群、大家可能忽略了一致命细节,千万记住藿香正气不能与头孢一起吃,产生剧毒性,医生说,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一起服用,会马上丧命。科普知识!传播也是一种美德!也能救人一命!
寥寥几十个字,却让很多人都警惕起来。
这是真的吗?
▲朋友圈截图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同食
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表述虽然不严谨,但是藿香正气水真的不能和头孢一起吃。”医院中药房临床中药师徐良辉说。
藿香正气制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临床上,藿香正气制剂常用于胃肠型感冒,中暑的防治。
目前,市面上除了藿香正气水,还有口服液、软胶囊、滴丸剂。
然而,所有制剂中只有藿香正气水中含有40~50%乙醇(俗称酒精)。而藿香正气水与头孢同时服用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正是酒精在其中起了作用。
徐良辉解释,在服用头孢类或甲硝唑等抗菌药物时,即使少量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都有可能引发头痛、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这个反应叫戒酒硫样反应,又称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含有类似双硫仑的结构成分,其作用与戒酒硫相似。因此,一旦患者在服用含有戒酒硫成分的抗菌药物后饮酒,这种成分就会阻止酒精中的有害物质乙醛氧化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导致人体内乙醛浓度升高,继而发生戒酒硫样反应,出现不适症状。
这就意味着,藿香正气其他不含有酒精的制剂不会与头孢服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药也要列入黑名单
谨防中暑的中药可多用
"其实,市民们根本不用惊慌,我们在这边做了介绍和解释,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就是了。"药学部主任药师李晴宇说。
目前,常用含有乙醇的口服药物有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麦角隐亭咖啡因口服液等。外用制剂正骨水、祛伤消肿酊、筋痛消酊、舒筋活络酒、麝香舒活搽剂、麝香祛痛搽剂、消肿止痛酊等,以及说明书提及含有乙醇的药物。
这类药物与头孢类药物都可能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李晴宇提醒,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如果服用了头孢类药物,停药7日内不要饮酒、不要服用含有乙醇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等,也避免外用含有乙醇的药物;如果服用了含有乙醇的药物,最好等两天后再服用头孢类药物,避免机体出现不适。
倘若不慎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对于轻度反应患者一般可自行消退,不需特殊处理,停用酒精后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出现严重中毒反应时,必须立即就医治疗。
事实上,预防中暑的中药还有很多,比较便宜且安全的药物,有风油精、清凉油等外用,注意过敏者、婴儿、孕妇应慎用;口服中药有克痢痧胶囊、金银花露,还可以常备金银花、薄荷、藿香、荷叶、菊花等中药饮片泡茶喝。
三伏天来了,
一年中最热的天气也来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愉快的度过这个酷暑哦!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福建气象、泉州气象、19楼等
编辑:江晓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