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炎热的6月,每年的夏季,似乎都是一个比较“难熬”的时期,所以夏季被称为“苦夏”。
中医讲“冬病夏治”,在夏季做好养生工作,能够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安稳度下,身体更强壮。
六月养生,谨记:“两句话”“三不吃”“四坚持”,或能安稳度夏
“两句话”
第一句:吹空调,不如流点汗
古语有云,“冬不炉,夏不扇”。简单说,冬天不要过分接近火炉,以免阳气受损;夏天不要一个劲儿扇扇子,让身体自然排汗。
很多人到了夏季空调整日整日的工作,恨不得时刻都待在空调房里,但是经常吹空调,会导致身体内的汗液无法正常排泄。
气候炎热,人体的毛孔腠理,处于张开的状态,新陈代谢加快,气血运行加速是身体排毒的好时期。
人体汗腺是帮助机体散发热量的,可以说“天然空调器”。当气温30℃以上或者进行运动时,汗腺开始启动散热,保持人体体温恒定。
长期处于空调房内,远离热环境,对热的耐受力会逐渐降低,来到外界高温环境中,汗腺长时间不齐,用运转不灵,热量散发不出引发中暑。
第二句:喝冷饮,不如喝热茶
夏天很多人都喜欢喝冷饮,不喜欢喝热茶,但是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脾胃功能失调,影响阳气的生发。
事实上想要解渴应该多喝点热茶,尤其是清热解毒的茶饮,古代民间人士,早已懂得以热茶解暑,散发内部的热量。
通常饮茶之后,皮肤便慢慢发汗,发汗能够帮助体内热量散发,茶叶能够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全身夏日受欢迎的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会给人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三不吃”
一:不吃生冷,秋季少痎疟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大部分人以为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只不过就是引发拉肚子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
《内经》说: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简单分析,夏季吃生冷,害了暑热的病,秋天就会有痎疟。
人类不是冷血动物,人的消化系统宜暖不宜寒,夏季不要喝大量的冷饮,吃大量的生菜,水果等,这些都会导致寒气凝结在体内威胁健康。
瓜果类的生冷食物是天然的,大家可以等到伏天之后再吃适量吃能够利尿,但是对于冰激凌冰镇饮料等人工生冷食物,建议少吃为妙。
二:不吃燥热,慢病少复发
患慢性疾病者食用燥热食物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夏季的饮食更应该重视燥热的食物,一方面食材本身属于热性,比如羊肉,榴莲,姜片等。
另一方面是烹饪方法属于热性的,比如煎、炸、烤。夏季本身气温高,食用这些热性食物会导致燥,不能忍,还会引发消化道和泌尿道疾病。
慢性病人还会引起便秘,痔疮,尿少,尿痛,等吃太多还会引起口角炎,咽炎,中暑等,所以,夏季一定要远离燥热的食物。
三:不吃肥腻,远离淤堵和肿瘤
中医的肥甘厚腻之品,属于甜味油腻性食物,从临床研究分析,甘味食物及淀粉类糖类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胃部病变。
如果经常吃一些肥腻的食物,很可能会导致湿气和痰液积聚越来越多,更容易加重身体的负担。
所以夏季饮食养生还是要注意,不吃或者少吃肥腻的食物,应该以清淡为主,更有助减轻对身体的伤害。
“四坚持”
第一件:坚持养护心脏
夏气通于心,夏季,是养护心脏的黄金时节。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很容易让人心烦,意怒,坐立不安,睡眠质量差,此时,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利。
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心脏的保护工作,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休息,能够帮助强健体魄,消除疲惫感,缓解身体不适症状。
第二件:坚持祛湿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多,湿热较重,容易侵入人体,损害健康。因为暑湿气候的影响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体内湿气。
夏季一定要注意清暑祛湿,防止疾病的发生,首先饮食上不要过于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的食物,而是应该以清淡为主。
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好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加速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湿寒之气,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
第三件:坚持严防上火
炎热的夏季人们容易产生内热,再加上外界气温高内外热交加,人体很容易出现便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的上火症状。
夏季一定要格外注意预防上火的情况,多吃点苦味清热解毒的食物,比如黄瓜,苦瓜,日常多喝水,补充充足的营养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有助安稳度夏。
第四件:坚持运动
适当的运动对于增强免疫力,保护身体健康非常有益处,散步是夏季最好的有氧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晚饭后一个小时散散步,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游泳是夏季不错的运动,游泳不仅锻炼人体的手脚,腰腹对于脏腑也有好处,特别是血管被誉为“血管体操”。
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能够帮助更好的呵护身体,强健体魄,降低身体病变的风险,安稳度夏。
康润,着力打造食疗品牌餐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