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入伏以来,吉林市急救中心每天都能接到三五个因高温天气引发身体不适的报警电话。患者大多出现头晕、头疼、大量出汗、全身乏力等症状。经院前急救医生初步诊断,这些患者的身体不适都因高温天气引起。面对今年超长的三伏天和持续不下的高温天气,7月14日,记者采访了吉林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黄东华,黄医生就如何预防中暑给市民支个招。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发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分为轻症和重症。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可以表现为这3种类型的混合型。患者出现超过40℃高体温,无汗,并伴有意识不清或痉挛,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
如何避免中暑?
预防中暑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预防再出门,在做好防晒保护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散热措施,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最好能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的织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天气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饮食方面需要注意
天气炎热,多吃生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以及含水量较高的新鲜水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那时大量喝水反而对身体有伤害。最理想的喝水方式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中暑后的紧急应对办法
当出现中暑状况时,要将患者从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或者淡盐水;如果患者体温不断升高,可采用凉爽的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使患者散热更快;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或身体素质差的轻症中暑患者),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院进行救治。
记者丨桑南南
原标题:《别大意!出现这些不适,可能是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