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大家道个歉,最近更新有点晚,因为也许自己的完美主义,或者拖延症犯了,导致老想写出高质量文章,可是提笔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写了,而且今天原本不是发这篇文章,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所写内容无法上传到网络上,所以,把原本过一段时间才准备发的文章,发表到今天。实在不好意思,李医生会继续努力的,力争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希望,力争每周1篇高质量的医学科普。
最近华北地区局地出现40°以上的高温预警天气,夏季高热,就会出现一些有高温引起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中暑。这里给大家提个醒,高热中暑也是一种严重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也会出现生命危险。其中老人、婴儿、孕妇、夏天在高温下工作剧烈运动的年轻人一定要注意防范中暑。
这里讲几个发生的故事:
一则故事是去年广州的一对老夫妻因为生活拮据,为了省点电费,高温天气下,没有开空调,导致中暑,最后因为年岁太大,导致身体机能脆弱,没有抢救过来。
婴儿的问题,这是我还有当医生的时候,大概是我初中时候有次去诊所看病,遇见一对年轻夫妻,在三伏天的时候,抱着一个裹在棉被里的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结果,差点把诊所里老医生吓坏了,婴儿发育不完全,只能靠外界散热,当时就把孩子捂的热休克了,老医生抢救这个小儿半天才活过来,虽然时隔快20年了,但是任然记忆深刻。
孕产妇问题,中国有一个习惯,我也不知道是好习惯还是陋习,就是刚生完孩子要坐月子,要求不能见水见风等,屋里必须捂严实了,不透风。我在一本健康医学杂志看到一篇报道:一个产妇在夏天做月子,家里人不让通风,大夏天盖着被子睡觉,导致这个产妇因为严重中暑发生热射病,并发多脏器衰竭导致死亡。当时我庆幸我的孩子是冬天出生的(虽然我是医生,但是坐月子问题,我在家里也没有发言权,我的母亲大人、我的丈母娘,意见是统一的,我的媳妇是整整一个月没有洗澡,回想起来她说自己感觉身体发臭了……)还有想到我的一个好朋友媳妇也准备坐月子,赶紧把这篇文章发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后来我查了点文章,坐月子是中医角度注意事项,西医是没有这种说法的,而且,产妇是住的房间是可以每天通风的,可以洗热水澡。所以,坐月子也是可以开空调的,只是空调的风口不能对着孕产妇,其次,温度必须恒定,不能太低了。
在户外工作、运动的年轻人发生中暑导致热射病也有很多。年夏天曾派驻担任我们医学院的校医,我们学校毕业考试,需要考核长跑5公里,在这个过程中就发生一例年轻的研究生,在终点发生昏迷。我去处理时候这位研究生,已经意识欠清,四肢不能活动,测体温高热40°以上,无汗。当时我第一次实际遇见操作处理这种疾病,当时这个病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告诉我,幸亏我处理比较得当,否则这个研究生有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晚上我回家之后复习查阅资料,发现这种病叫热射病,是一种很恐怖的疾病,属于中暑类疾病里最严重的,按照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50-70%(如果处理不得当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科普一下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heatshock)是重症中暑,通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暑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持续性高热(40℃)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热射病的最常见临床表现。
所以,当在夏天高温高热天气,突发身体不适时候,要想到这种疾病。
热射病的急救处理
热射病作为一种致命的急症,死亡率可高达50%~70%,需立即进行妥善的处理。降温治疗是热射病的首要治疗措施,其治疗效果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
关键急救措施就是降温治疗,想近一切办法把病人的体温降下来就行。非医学普通人员可以采用体外物理降温方式: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脱去衣服,用冷水、冰水反复擦拭皮肤或应用冰毯等降温设施促进散热降温。
医学专业人员除体外降温方式还有以下方法②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有条件者可应用低温置换液进行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治疗。③药物降温,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25~50mg加入ml溶液中静脉输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低血压。此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尿量,注重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及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早期发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衰竭、肾衰竭及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并进行积极干预。
如何预防热射病?
预防热射病的关键在于避免脱水和减少在高温、湿度大的环境中暴露时间。年老体弱、婴幼儿、产褥期妇女、肥胖及露天作业者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在高温期间尤其应加强防护。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①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服装,常洗澡勤换衣。②保持室内良好通风。③减少户外活动、做好防护避免阳光暴晒④避开高温时间作业,改善劳动及工作条件。⑤注意补充水分,高温作业应饮用含钾、镁、钙盐的防暑饮料。⑥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李医生网络编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