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WiFi西瓜,小桥流水人家",嘿,醒醒啊!别做梦了,现实中的夏天才不是这个样子!
来来来,我带你感受一下真实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最近有多热,来来来,先用文字感受一下这“热”度:
你的野区我养猪 今天特别热,至于有多热,大概就是热到我头发掉色了!!!钟钟钟钟钟葱根本想不到有多热………感觉洗完澡根本不用擦干………没用!没用!你好十四姑娘今天有多热!我再也不在冬天的时候渴望夏天了!今天去取钱还有去体检的路上把我热晕了!!!一只蠢萌的喵喵喵这天是真的热啊!头上的汗一直流,刚刚发现都起痱子了!是个种橘子的冠军_ZFR 我不在乎天气有多热,我知道就这天气,口红得挑便宜的往出带了!去年夏天就化掉一支Mac君小十北京这两天有多热呢?我因为上下班的路程问题即使是夏天也穿运动鞋,但是同时又会在公司放一双凉鞋,等到公司后换上。昨天和今天我都没好意思换毕竟,最近的天气预报都是这样的:
看着一串35°-36°(实际温度更高),心里想着,也许老天是在考验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不不,我其实心里想的是凉凉的冰镇西瓜
因为这天气是赤裸裸的要把人烤焦,哦不,烤化掉的节奏,这哪是与烤肉只差一撮孜然的距离,明明是与雪糕只差一根棍儿的距离!!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的气温,大概就是:
站着像生煎,走着像油炸,在床上是红烧,下床后是清蒸,我们都是奔跑的五花肉……
这种天气里,我只有一个心愿,让我在空调下待到地老天荒吧!电扇下也行!
不过话说回来,今年的夏天为啥这么热呢?是只有中国这么热吗?不不不,天气热这种事,哪里是只偏心中国呢,你看新闻,日韩被热死的人数还在上升,大洋彼岸的欧洲和美国也难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热浪,年全球已经陷入“烧烤魔咒”!
(对,此图就是让你们解解馋的)
说到这里,也还是必须得强调一下,这么热的天气,大家一定要主要预防中暑,首先哪些人最容易中暑呢?
8类人是“中暑高危群体”,应格外注意。
1.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身体排汗散热。
身体过热时,不要喝冰水。对胃肠、血管收缩都有影响,建议补充温水。
2.不出汗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是使用了抑制排汗药物的人,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例如:吃了含抗组织胺成分的感冒药,会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而排汗需要靠副交感神经系统运作,一旦被抑制,会影响排汗功能。
另外,若使用锂盐或利尿剂,会大量排尿,身体易缺水,同样容易中暑。
3.好胜心强的人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4.腹泻的人
拉肚子容易因流失过多水分导致身体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5.睡眠不足的人
排汗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心脏输出血液的量才够。常熬夜或睡眠不足时,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
6.肥胖的人
胖人皮下脂肪厚,比较不容易散热。
7.剧烈运动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
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也是中暑高危人群。
有代谢疾病、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使用安非他命(精神类药物)者也容易中暑。
8.老年人
由于衰老,老年人循环功能减退,皮肤汗腺萎缩,机体散热不畅。
来来来,三招预防暑热措施拿走不谢:
1.少量多次补水
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毫升的水)。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个小时再继续补充。除了适量喝水,还要补充电解质,比如淡盐水。
2.家中常备中暑药
家中可准备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体弱多病、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现先兆中暑的情况,在吃完药、补充足够的水分后,间隔半个小时症状没有缓解,就不要继续吃药了,医院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片)、十滴水中都含有酒精,不建议两种药同时服用。
3.减少外出活动
高温天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老年人如果需要单独外出,要带好水、毛巾及一些急救药物。
在家如担心冷风影响健康,可以将空调调到除湿档,缓解闷热感;或者将风扇对着墙吹,使凉风更柔和。
另外,万一真遇到有人中暑了怎么办呢?
一旦有人核心体温超过40℃,出现意识混乱或昏迷,应立刻拨打,同时快速降温。
首先,将中暑者移到荫凉处,脱掉外衣;
然后向其全身洒水,或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同时打开空调或用电风扇降温,身体若被吹干,要继续喷水,反复进行,尽量将体温降至38.5℃以下;
如果中暑者没有昏迷,可以适当补充水分,如果出现呕吐现象,要让患者侧卧,避免呕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中暑的人千万不要泡冰水降温,也不要用酒精擦拭身体,更不能使用退烧药。
因为中暑造成的体内高温是外在环境与体内产热所致,跟感冒发烧不同,退烧药对体内散热没有帮助。
最后,不管天气有多热,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的度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