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期间如何饮食冬病夏治好处和三伏灸

年三伏天时间表:入伏时间是年7月12日,出伏时间是年8月20日,共40天。

初伏: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

  “三伏灸”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年历中24个节气规律和时间治疗学原理,以及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选择在夏季“三伏”最为炎热的时候,采用具有特定温通发泡作用的中药,贴敷在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未病先防的目的。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儿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但虚寒性疾病涉及多种疾病,具体哪几种疾病最有效果呢?医院针灸科10多年来对贴药疗效的跟踪观察,以下疾病治疗效果良好:

  1.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久咳,反复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型胃痛、腹胀、腹泻。

  3.各种骨关节痛:肝肾不足,寒凝经络所致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痛。

  4.儿科疾病:体质差,反复感冒,久咳,小儿遗尿。

  5.女性:手足冰冷,肝肾亏虚,宫寒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的统称,可以说,到了三伏天,气温也被腿上了一个高峰,很多人说三伏天要做三伏灸,三伏天为什么要艾灸?三伏灸的好处与功效是什么呢?

1、冬病夏治。

中国有一句传统俗语叫“冬病夏治”,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如果此时使用特制艾草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例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等疾病。

2、消暑排湿

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排湿的养生作用。

3、提高身体免疫力

三伏天艾灸是中国传统项目之一,可以帮助身体化瘀,使淤堵的经脉重新畅通起来,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身体免疫能力开始减退的老人来说,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4、温阳补肾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身体阳气大盛,艾灸可以增强体质,帮助体质不佳的人群养护身体,特别是阳气、肾气不足的人群来说,效果更是直接,可以温阳补肾。

三伏灸并非一贴了事,贴完三伏灸后,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据了解,不管成人还是小孩,在贴完三伏灸都要忌口,一般贴药后三四天内,尽量清淡饮食,少吃高油脂食物。因为,一旦贴完后吃多了高热高油脂食品,反而更容易上火,一些孩子会因此出现扁桃体发炎、感冒、发烧等症状。

下面我们开始来学习一下三伏灸期间的饮食调养:每年的小暑过后,意味着入伏,民间向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三伏天里,应该吃些清凉消暑的食物,饮食宜清补。灸正堂提醒您:清热、祛湿就是三伏天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的主题。

  三伏灸期间饮食食宜

  首先多吃瓜果解暑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丝瓜、香瓜、黄瓜等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黄瓜:可以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中医认为黄瓜性凉,味甘,入肺、胃、大肠三经;可清热利水,解毒消肿,生津止渴。可以调理身热烦渴,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等。黄瓜中含有的细纤维素,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促进肠道蠕动,加速废物的排泄,以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另外,黄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还能有效地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因此常吃黄瓜可以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丝瓜:夏秋时节,绿莹莹的丝瓜大量上市,丝瓜有清热通便,在炎热的夏天,还能补充营养。丝瓜的营养成分很高,丝瓜中含有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香瓜:又称甜瓜,甘瓜。瓜甘、寒、无毒;瓜蒂苦、寒、有毒。入胃、肺、大肠。香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及柠檬酸等,且水分充沛,可消暑清热、生津解渴、除烦。对夏季烦热口渴者、口鼻生疮者、中暑者尤其适合食用

  其次是当多吃酸味食物

夏季出汗多而最容易丢失津液,故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款适合夏季三伏天吃的食疗方:1、玫瑰乌梅菊花茶:玫瑰花3朵,菊花3朵,乌梅5颗,冰糖、水各适量。将材料备好后,先用热水简单冲洗干净,再用开水冲泡即可。此菜集合玫瑰花、菊花及乌梅,可清火解毒,消解便秘。2、葡萄干甜酒粥:大米克,甜酒、葡萄干各适量。把大米、葡萄干分别洗净,往锅内放清水,加入大米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熬煮成粥;放甜酒、葡萄干煮至粘稠即可。葡萄干甜酒粥可补心安神。3、荷叶冬瓜汤:新鲜荷叶1块,鲜冬瓜克,食盐适量。荷叶、冬瓜共入锅内,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清热祛暑,利尿除湿。暑湿证:发热、出汗不畅、烦闷、头晕头重、头痛、体重酸痛、口渴尿赤、小便不利、舌白腻或微黄腻。荷叶冬瓜汤性质平和,常人感受暑湿之邪皆可食用。

  三伏灸期间饮食食忌

1、不宜吃燥热食物,如羊肉,狗肉等。2、体质弱者少吃或不吃寒凉生冷食物。3、体内寒气重,阳虚者少喝凉茶。

  4、禁食刺激性食物,海鲜、虾等易发物,牛肉、鸭肉、鹅肉等。

  贴三伏灸后除了要忌口还应注意哪些情况?

  1.有极少数人贴药后皮肤会因色素沉着而留下永久性的黑色印记,如果患者忌讳,可不选择该疗法。

  2.贴敷时要固定好药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因药物脱落而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

  3.贴药后尽量减少在空调环境下的逗留时间,避免皮肤毛孔遇冷后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应避免吃冰冷的食物等,以免损伤体内的阳气,影响疗效。

  4.在取下贴敷剂后,不宜搓、抓、挠贴敷部位,以免损伤皮肤而致感染。

  5.贴药当日可用温水淋浴,忌用冷水

今年7月12日是头伏第一天,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经贴过一次膏药了,然而,个别小朋友背部会出现皮肤潮红、浮现深红色印子、脱皮甚至起泡等!!!家长们看到,万分着急,其实这都是三伏灸的一些正常反应,为此我特地整理此文,以便大家对贴敷后的注意事项有更多的了解。

一、起泡是正常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复习下三伏灸的原理:是采用辛温祛寒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由此可以推断,三伏灸起泡是正常的反应。

正常贴膏药后我们会感到局部发热、发痒,说明药物已起作用。不同的人,体质不同,免疫力也不同,会不会有起泡的反应以及起泡的穴位都会不一样,而这种贴膏药后出现起泡的治疗方法又称之为发泡疗法,早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发泡疗法的详细记载。

二、起泡了治疗效果如何?

答案肯定的!穴位起泡说明药物渗透吸收得好,这类人反而疗效更好!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组织及经络穴位的强刺激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而运用发泡疗法强刺激于某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对相应脏腑的治疗作用。

2)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发泡疗法提示了药物已较大限度地经过穴位透皮吸收,发挥其药理效应。

3)神经调节作用:现代医学也认为发泡刺激皮肤神经感受器,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机理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力。

三、起泡了该怎么处理?

1)无论水泡大小,请不要自行挑破水泡,以免造成感染。

2)如果遇到小水泡,可局部涂一点麻油或者湿润烧伤膏等,待水泡自行吸收,一般经5至7天便可吸收。

3)如果出现大水泡,水泡透亮,含液量多,疼痛难忍,医院外科规范换药处理,平均一周左右,起泡处会结痂脱落。

4)水泡局部保持干燥,夏天可避开起泡部位予温毛巾擦澡。

5)起泡期间禁食辛辣刺激之物。

四、起泡了还要继续三伏灸吗?

如果局部皮肤起泡,建议您等皮肤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进行下一次三伏灸贴膏药,也可以根据医生辨证的处方,选择其余穴位进行三伏灸,疗程需连续进行3-5年。

五、起泡了下次贴敷膏药需要注意什么?

接受三伏贴治疗后,一般应按规定时间把药撕除,如果贴敷局部的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须及时取下药物,并用清水冲洗局部。

请长按图片识别







































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白癜风类型分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tp/3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