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捉谣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好处多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好处多?是真的吗?

“捉‘谣’记”来解答~~~

三九

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一般“三九”时最冷。

三伏

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这一说法从何而来呢?

这句话一般在练武之人身上体现。以武为生之人一般体格比较强健,他们认为在严寒天、酷暑天进行锻炼,有助于磨炼自身坚强意志,同时加强武术修为和精神定力。

那我们普通人是否适合在

“三九三伏”天锻炼呢?

在现代社会中亚健康、慢性病已经非常普遍,对于这种人群在“三九三伏”天锻炼并不合适。

冬天“三九”

在过于寒冷的环境下锻炼,容易导致肌肉僵硬、毛孔闭塞,以致于热量散发受到阻碍,体内的热量平衡失调。不仅锻炼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还会让人感到格外疲惫。此外,寒冷的天气会使组织兴奋度下降,运动时既加强了能量代谢,又增大了耗氧量,对锻炼乃至人的健康都有负面影响。

对于体弱和免疫功能较差者,严寒天进行室外锻炼还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咳嗽、甚至肺炎等,此类人群更当避免此时进行户外运动。

夏天“三伏”

在过于炎热的天气锻炼,危害则会更大。气温过高时在室外进行锻炼,会使人体体温过高,从而加速脱水,导致心血管系统运营能力下降,造成神经功能混乱等不良影响。不仅如此,酷暑天锻炼还容易导致中暑,中暑是高温下发生的一种以中枢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混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若处理不当,更加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特别注意人群:体弱、体虚、或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人群,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模式进行锻炼,可能具有致命的风险。

顺应自然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在适宜的温度和时节进行适当的锻炼才最可取!

切勿讲古话当成养生圣旨,不然养生也可能成为隐形的健康杀手!

长按识别







































白癜风症状有那些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tp/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