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鸿政,来源:听李医生说
72岁老人家,因为发热、呼吸急促入院,考虑是重症肺炎。
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还是清醒的,但呼吸频率很快,心电监护看到血压高,心率快,面罩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只有90%。正常人应该有98%以上,很明显,他很缺氧。
他半躺在抢救床上,旁边站着儿女们,两男两女。最小的儿子都比我大,估计40岁。
急诊科医生见我来了,跟家属介绍,说这是ICU的李医生,来看看你们父亲的情况。
几个儿女见到我后,非常客气。
我见老人家呼吸比较费力,额头、脸颊都是汗水,站的远远都能听到很多痰,痰鸣音很响,呼噜噜的,跟煮沸了的开水一样,很辛苦。急诊科医生给我看了一些抽血结果和胸片,考虑就是个肺炎,而且是厉害的肺炎。
家属简单跟我说了下情况,大概就是几天前开始发热,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然后今天突然就气促地厉害,医院。
平时身体怎么样,我问家属。回答说2年前中过风,一直躺在床上了,手脚不利索,讲话也不流畅。
但人是清醒的,大儿子强调说。
了解完相关情况后,我把家属叫到抢救室外,说老人家这个情况比较严重,如果积极治疗的话,很可能需要上呼吸机,需要到ICU治疗。
他们点头,说都有心理准备了。
上呼吸机就得先做气管插管,就是从口腔里面插入一条根手指般粗的导管,一直深入到气管里面去,然后连接呼吸机,呼吸机再把气体打入肺脏,大概是这个过程。我解释了几句。
插入气管导管、接了呼吸机后,老人家会比较难受,所以我们是要常规用镇痛镇静药的,让他睡觉,才没那么痛苦,我继续说。
他们缓缓点头。
一般治疗一两个星期吧,如果顺利的话,等到呼吸氧合好转后,可以不要呼吸机,拔掉气管插管就可以从ICU出来。
你看我父亲能有多少成机会呢?小儿子直截了当问我。
这个没办法准确评估。我说,按照统计学数据显示,超过65岁老人家的重症肺炎死亡率是很高的,大概会有20%-50%,但这个概率的东西并不适合具体的病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说。
反正,我只能说,我们全力以赴。如果治疗1个星期后效果不好,那就要另作打算了。
他们点点头,说明白。
另外,费用问题你们也要考虑,ICU收费昂贵,一天差不多一万,但基本上都是医保范围内报销的,如果是广州市医保,自己出15%左右。
而且我们是全封闭管理,你们没办法到床边探视,只能视频探视。
费用问题、治疗问题、预后问题我都跟他们说清楚了,几兄弟姐妹稍微一斟酌,就决定来ICU了。
事情还没完呢,老爷子是清醒的,得问他自己意见。二姐说。
好的,你们商量好,这是个很大的决定。我说。我站在门口,他们进去跟他们父亲商量。
我才发现,他们的母亲,老爷子的老伴并不在身边,我也没问,估计是不在了吧。
他们把准备收入ICU治疗的事情跟老父亲说了,老爷子虽然呼吸比较急促,缺氧,但意识还是清醒的。
他耐心听儿女们说完后,倔强地摇了摇头。
老爷子不想来ICU,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但我站在门外,没进去。
他们继续聊了几句,老爷子都是不同意。无奈,大哥出来让我进去说服老人家。
我说老人家是清醒的,得尊重他自己的意见。
老爷子见我走了进来,没等我开口就直摇头,硬挤出两个字:不去。
我把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等都简单跟老人家说了,不知道他听明白了没有,反正他就一个意思,不去ICU。
这时候老爷子摘掉了面罩,可以看到他口唇都是稍显发绀的,这都是缺氧等表现。他想说什么,我估计。
于是我凑了上去,几个儿女也凑过来一些,他挤出了一段话,断断续续的,可能是跟他缺氧说不好有关,也可能跟他本身中风后语言障碍有关,我没听清。
二姐听明白了,说您不要抢救么?
老人家重新带回面罩,缓缓点点头。
几个儿女听到这句话后,面面相觑。大哥有点不耐烦了,直接用粤语说,这怎么行呢,我们答应妈妈要照顾好你的。
老人家不答话,闭着眼睛。
看到这样的情形后,我说还是尊重老人家的意愿为主,你们好好商量,如果决定要上来ICU,就提前给我们电话。最后这句话我是对急诊科医生叔说的。说完后我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如果是我的老父亲发生这样的情况,我怎么处理。
ICU现在的治病手段比以前丰富多了,也的确能抢救很多病重患者,我们成功就治过很多年轻人、中年人,自豪感满满。但对于这样的一个老人家,该如何做出决定呢?
ICU的治疗手段是有些不近人情的,我们要捆绑住病人,还不给水喝。这是一个痊愈后的病人对我们的投诉。
是的,如果我们不束缚住病人,那么他可能在意识朦胧下把所有管道全拔了,比如气管插管、胃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动脉穿刺管、静脉穿刺管等等。因为这些管道太不舒服了,尤其是气管插管。
所有病人都有冲动要拔掉气管插管,你想一下,把一个管子插入你的气管,好受么?
非常难受。所以我们要常规镇静镇痛病人,让他失去痛觉和感觉,这样也是为了保护他。
为什么不能喝水呢。因为气管插管的情况下,我们是很难完成吞咽动作的,这时候喝水很可能会流入气管里面去,加重肺炎,加重呼吸衰竭。
虽然不能喝水,但是稍微湿润口唇是可以的。但这对于口渴的患者来说,帮助不大。当然,病人口渴,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液体管理。
反正,就是辛苦。
有些人辛苦是值得的,比如之前一个30多岁肾结石、感染、休克的病人,经过ICU10天,捡回一条命。
有些情况却可能会人财两空,尤其是老人家。如果估计病人情况很差,预后很差,那来ICU一定要考虑清楚。有可能出不去了,这是你想要的么?
但患者往往没有专业知识,没办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当然,医生也无法准确判断。但在一些极端情况,比如一个70岁的肝癌晚期病人,这时候发生重症肺炎,仍然能生还的几率是非常非常低的,不建议这样的情况还硬着头皮入ICU。
本来ICU也不希望收晚期肿瘤的病人,因为救治价值不大。但有时候又会想,怎么样才算救治价值呢?如何评估价值呢?难以定论。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病人意识清醒,请充分尊重他自己的意见!
就好像这个老爷子一样,跟他的儿女说,如果我们不行了,别抢救。
只不过我们从来都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大家都没想好怎么面对死亡,当死亡要来临时我们都是慌乱上阵,像无头苍蝇一样。
惊慌,失措。
其实,别抢救,有时也是一种孝顺。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