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TV紧急通知明天就是二伏了最

▲二伏(中伏),一字记之曰:热!中伏时间:7月22日(庚戌),7月22日—8月10日(20天)。

“中伏”时节气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且耗出汗较多,易耗气伤阴。所以中伏养生,就要着重祛除湿气,补阴生津,以免引发苦夏、中暑等病。

1

关于二伏,这些你不可不知

明天就是二伏了,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二伏为什么吃面?真相太震惊:

二伏吃面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热面”这样有利于通过排汗,

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也是中医养生里提倡的“以热制热”法。

不光吃面能排汗,排湿热,防中暑;

入伏后,是麦子丰收的季节。

用新小麦做成的面食,

富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

使人容易有饱腹感(适合减肥哦)!

也还有这样的说法——

初伏:防中暑;末伏:躲老虎;

中伏:除病根,最易生病、易除病的20天

而中伏又是一年最热的时期: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除病先机不要溜。

2

为什么中伏最重要,那又应如何养生

二伏为什么重要?

为什么说二伏的20天,

它是一年冬病夏治的唯一契机?

因为,有些“病根”是三伏天落下的:

“中伏”时节气高温闷热,

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

暑湿之气乘虚而入,

最易使人心气亏耗,

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

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

40天三伏养生期到中间的部分,

承上启下的转折点20天,

三伏天本身很炎热,

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

消耗大,人很容易疲劳;

也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

就是在这种转折的时候,

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

吃得不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

引起疾病,健康就滑向疾病那一端。

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何利用中伏达到冬病夏治效果?

首先要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再祛除湿气,包您一年身体无忧。

01首先:中伏时节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数据显示,气温每升高1℃,

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就会增加17.3%。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

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

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

如何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不做这几件事,医院跑了。

02祛除湿气

预防完心脑血管疾病,

中伏时期最重要的任务,

就是祛除湿气,艾灸祛湿。

每年最热三伏天施灸,就事半功倍。

因为,艾灸温阳补肾去湿气。

解决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种淤症,

达到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的目的。

3

中伏养生,还得注意这些事项

其实中伏重要性是难以想象的,

小编就多费点口舌,

再交代几点关于

中伏养生的注意事项。

中伏养生1:要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

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

所以,大暑和中伏时节,

适当吃点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

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

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

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中伏养生2: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和中伏时节天气酷热,

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

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

因此,除了及时补水,

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

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

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中伏养生3:防治“情绪中暑

要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午应午睡0.5—1小时,

因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

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来源:院长在线

更多精彩请







































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tp/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