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杨力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教授,本文指导专家之一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教授杨力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教授沈雁英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研究员庄乾竹
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王吉云
导读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的季节。研究显示,气温达到35℃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会飙升。这是因为: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没有胃口、不停出汗、身体困乏……盼来了可以吃西瓜的夏天,没想到却被节节攀升的气温热昏了头。
理想中的夏天是这样的↓
而现实却是↓
据中央气象台,高温天气覆盖三分之一中国,多地启动高温黄色预警,未来三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还有个更“可怕”的消息,从7月12日起,最毒辣的三伏天来了!今年三伏一共40天,比以往更长,更要注意暑期养生。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如何健康、舒服地度过三伏天?《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做好伏天最重要的几件养生事。
1、风扇,降温要比空调好
空调可以迅速降温,但常吹空调会影响人的排汗功能。
排汗是人体自我调节的降温过程,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人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就会降低,中枢调节能力下降,会引发各种不适。
最好少开空调,用风扇代替来降温。
多开窗,加速空气流通也有助于降温。特别是老人,由于机体衰弱,对温度的调节能力有限,更要少吹空调,出门可带把扇子。
即使吹空调,也不要整天整夜地吹,可以开一会儿再关;温度也不要调太低,保证室内外温度不超过7℃,注意不要让空调直吹身体。
2、牛羊肉,发散体内寒气
夏季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而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
俗话有“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
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3、面食,补充人体能量首选
北方有句俗话,叫“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说的是老百姓过伏天的习俗。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这句俗语有一定道理。以前生活条件差,饮食选择上较单调,入伏后,正是麦子丰收的季节,以饺子、面条、烙饼为代表的面食大受欢迎。
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会加快,身体大量出汗,对能量的需求增多。饺子等面食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暑热让人们食欲不振,面食相对好消化吸收。
头伏饺子
饺子皮是面粉制成,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素馅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肉馅能补充优质蛋白。而且饺子馅一般都剁得很精细,容易消化。
二伏面
吃碗热汤面,身上发汗,可以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需要注意的是,面汤中普遍含盐较高,要少喝;捞面,有人爱把面条放到冷水中冲两次,这样做会让部分B族维生素和钾元素溶到水中,营养流失;炒面,通常用油多,不建议常吃;焖面,营养损失较小,营养均衡。
三伏烙饼摊鸡蛋
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天气开始转凉,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了受欢迎的食物。
烙饼除了面里的营养外,其他营养素都严重不足。所以吃烙饼时,可以切几片酱牛肉,加把豆腐丝,还可以加点新鲜蔬菜,如黄瓜丝、胡萝卜丝。
4、绿豆,祛湿又健脾
伏天湿热较重,容易导致脾虚,要注意健脾护脾。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绿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适当喝些绿豆粥祛湿健脾。中医认为,绿豆煮汤能够消暑益气、清热解毒,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症状能够起到治疗效果。
还应该适当多吃蔬果,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的蔬果,如西红柿、西瓜、黄瓜等。
患有日光性皮炎的人需要注意,要少吃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菠菜等。这些食物会加速皮肤对于光的敏感性,加重对紫外线的过敏。
5、绿茶,补水同时去火
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
补水时,可以选择喝点绿茶。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质也会流失掉。
绿茶清热去火,其所含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能够帮助消除倦意,提神醒脑。
如果不宜饮茶,也可以喝一点淡盐水,还可以通过吃西瓜、喝绿豆汤等方式来补充水分。
6、棉质衣裤,排汗能力强
棉质衣服不仅舒适、柔软,吸汗能力也强。所以,伏天穿棉质衣服可以加速吸收身体排出的汗水,迅速带走体内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宽松的衣服也能让汗液迅速离开体表。
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可以选择颜色较浅的衣服,如白、浅黄、淡粉、浅蓝等颜色。
睡觉时,不要赤膊,要身穿睡衣,这样可以护好腹部,防止“风邪”进入体内,伤及脏腑。
7、温水澡,消暑胜过冲凉
天气炎热,不少人会选择直接用凉水洗澡降温,其实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
伏天气温高,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代谢速度也较快,直接冲凉,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骤降,毛孔关闭,血管骤缩,体热无法散出。
洗完后不仅不能起到解乏的作用,还可能让人四肢无力、肩膝酸痛,甚至诱发关节炎和慢性肠胃炎。
伏天最好还是洗温水澡,水温在35℃~37℃为最佳。这个温度比皮肤温高,却比体温低,非常适合消暑散热。
有些老年人怕受凉,选择用较热的水洗,其实这样也不对。温度过高可能会使浴室中的含氧量降低,容易发生因缺氧导致的晕厥。
8、游泳,最避暑的锻炼
人们常说“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
专家特别推荐游泳,因为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在气温较高、阳光较强的中午、下午是不适合户外运动的,容易被晒伤,还会增加中暑、脱水等风险。最好选择傍晚,这时气温相对低,阳光也不那么强烈。
9、心血管疾病,夏季高发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的季节。研究显示,气温达到35℃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会飙升。这是因为:
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
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专家建议,夏天应随时摸摸脉搏,观察脉搏跳动是否正常,尤其在感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身体不适时。
正常情况下,人的静息心率为70~80次/分钟;对于老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脉搏跳动频率应该在60~90次/分钟之间。
晨练别太早
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最好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保证水充足
夏季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
温差别太大
如果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猛一出门到高温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三伏天来了!千万别做这7件事,伤心又伤脾…
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另一方面,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据医院急诊室大夫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所以大家要额外注意,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1、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西洋参是夏天最好的补气药之一,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2、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挺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冷粥不冰,过伏天”
夏天不宜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具体做法:
1、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15分钟后,捞出山楂;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致室温食用。
3、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4、不要对着空调吹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7、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伏天要做的事情
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对付这些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吃丝瓜赛人参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非常适合。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伏天开空调26℃最合适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专家建议,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这些三伏天的注意事项,你记住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