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文言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养生必须从当下做起。
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最旺且寒凝之气易解,是体质较弱和虚寒体质的人进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
哪些“冬病”适合“夏治”?容易在冬季发作或加重的虚弱型疾病,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也适用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体虚易感、关节冷痛等。在三伏天防治上述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如何夏治?
冬病夏治方法可概括为“外祛风寒、内服温热”。外祛风寒,指的是通过穴位帖敷、针灸、刮痧、拔火罐等方法,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除;内服温热,是指三伏天宜服用温补阳气的药物,从而达到扶助正气的功效。专家指出,采用内外联合的方法效果更佳,特别推荐德众玉屏风颗粒与三伏天灸联合使用。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德众玉屏风颗粒源于《世医得效方》中的名方玉屏风散,其能补气虚、固表虚、鼓舞正气、有效的抵御风邪侵袭,着重补益和预防。三伏天灸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邪的作用,强调的是调摄。二者联合使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强健体质,防止外邪再次侵入,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另外,现代临床医学证实玉屏风颗粒能够温补阳气,提高身体免疫力,调节易过敏的特禀体质,对机体变态反应如皮肤过敏、荨麻疹等均有抑制作用,且药性温和、不伤脾胃,老人、小孩可放心服用。可见,德众玉屏风颗粒是“冬病夏治“内服药物的首选!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冬病夏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按疗程防治才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专家建议从头伏前十天至末伏结束后十天这段时间,服用玉屏风颗粒配合三伏天灸治疗,之后的1-2个月继续服用玉屏风颗粒效果更佳。
三伏天的具体时间:
一伏(头伏)7月13——7月22日
二伏(中伏)7月23——8月11日
三伏(末伏)8月12——8月21日
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想要达到更好地效果,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运动排汗,但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2)切忌贪凉,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以防寒湿入体。
(3)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生冷、刺激性、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
三伏天治疗: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亦即“三伏贴”)。
■三伏天,贴伏贴!
一种养生加治疗的方法,就是在三伏天贴伏贴。贴伏贴的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内的寒湿驱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传下来。由于现代人狂吹空调、狂吃冷饮,因此多阳虚体质。而贴伏贴刚好适合阳虚体质之人,再加上这种治疗方案,不像西药那样副作用明显,因而现在是广受欢迎。
哪些人不适合“冬病夏治”?
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急性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孕妇。
关于冬病夏治的常见问题有:
01“三伏贴”儿童能耐受吗?
儿童三伏贴中药配方较温和,
敷贴材料更安全、优质、低敏,
敷贴时间较短,
一般儿童都能耐受。
但是,以下类型都需注意:
儿童小于等于3岁,皮肤过于娇嫩者;
三伏天正在发热或本身有热性的疾病,
如肺炎急性发热期、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患者;
贴敷部位受伤、感染或者瘢痕体质者;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小患者。
02贴敷后皮肤刺痒、疼痛该咋办?
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03贴服三伏贴的五个禁忌
慎用辛燥及发物食品,如辣椒、油炸食品、羊肉、狗肉、新鲜桂圆、荔枝等;
忌大量服用寒性食物,慎防感冒及腹泻;
慎食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
避免受凉,贴敷后最好不要紧空调房间,以免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可立即取下药贴、如出现红肿水泡,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三伏天防空调病
大家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自然界阳气正足,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但是,现在我们人为地制造出了一种人工环境--空调,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这种关闭由于来的很突然,在关闭过程中,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是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而是,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但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仅排毒不彻底,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因此,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调病。这种病,就是在夏季得风寒感冒。由于寒闭在体内,症状就是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
其实,到了发烧这个阶段,已经说明人体开始调动体内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种人体自保本能反映。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换言之,就是发汗。在无空调的环境下,通过发汗,将不正常关闭的汗毛也再次打开,排出体内的寒湿。只要人体恢复正常出汗了,体温就会降下来,浑身上下不适的感觉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时,千万不要一发烧就输液,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针对空调病,养生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发病初期,可用生姜数片+红糖,熬两大碗生姜红糖水,目的是发汗。
2、在饮食上,可煮鸡蛋挂面,多放汤和生姜,调节肠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红疙瘩,可适当喝绿豆汤,以帮助解毒,白糖、盐适量。
4、如果条件许可,可适当补充营养素,包括类萝卜素、B族、维C、钙镁片等。
5、可用热水泡脚,帮助出汗,只要汗一出,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6、刮痧、按摩、拔罐。
总之,面对空调病的发病初期,可采用上述6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记住,你的第一选择不是输液。而是通过自然疗法去处理。
■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克—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网络素材整理/盖聂
2、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QQ):
?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
qq.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白癜风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