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高温天气来了。预计到23日,我市将连续出现35℃~40℃的高温天气。
未来几日
多地气温在35℃以上
7月份让大家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前半月的阴雨天气凉爽舒适,入伏前后突然升高的气温,又将大家带回了盛夏当中。17日,是入伏第一天,高温带来的滚滚热浪也让我们初尝了三伏天的“威力”。据悉,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今年的三伏天是40天,到8月26日才结束。
17日上午9时,陕西省气象台发布高温蓝色预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未来48小时内宝鸡东部、杨凌、西安、咸阳南部、渭南南部、安康、汉中东部、商洛南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及以上,西安城区、安康东部局地可达40℃。上午10时,西安市气象台也发布了高温消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17日到23日我市将连续出现35℃~40℃高温天气。
根据最新预报:未来三天我市维持高温天气,低层湿度较大。18日白天:多云间晴,气温:26℃~38℃。18日晚到19日:多云,气温:27℃~39℃。20日:多云间晴,气温:26℃~39℃。
高温天气
市民要做好防护
持续的高温天气下,气象部门建议各级政府和宣传部门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宣传工作,引导公众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加强对老、弱、病、幼人群防暑降温指导。
高温持续将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建议相关部门做好电力调度和供应工作,保障生活生产用电,同时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
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准备防暑降温药品,必要时停止高温时段户外作业,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年老体弱者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高温天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不良症状,这类人群应注意防护。
高温天食物易变质,公众要注意及时将食物放入冰箱保存,注意饮食卫生;天热出汗较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饮食上可以早、晚食粥,午餐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热、祛暑静心,又能补养身体,有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记者关颖见习记者郭旭
热办事有捷径西安市民通过手机办事人数增两成多
本报讯(记者王赫)本周,西安持续高温天气,要出门办事的市民也心中打鼓,出门怕晒,不出门怕办不成事儿。事实上,西安越来越多的机构陆续把业务搬到手机上,包括生活缴费、五险一金查询、预约挂号等业务,市民都可以通过网上办理,免于出门跑腿。
据支付宝统计,最近一周,由于气温持续攀升,西安平均每天通过手机办事的人比往常高出了两成多。手机上交水费电费天然气费、医院挂号、疫苗服务、公积金查询和拍证件照是高温天最受用户欢迎的功能。
其中,医院挂号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他们会选择用手机为父母先挂好号,以防老人家高温天白跑一趟,医院、医院医院已经开通了支付宝挂号服务。
而疫苗服务则成为新晋宝妈的最爱,在家看看手机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疫苗,附近哪里可以接种,不用担心错打或者晚打。证件照拍摄则主要受到大学生和旅行人群欢迎,正值毕业季和暑期旅行季,在求职简历和签证等场合都需要使用证件照。
热不全是闹心冬病夏治正当时
市民争贴三伏贴
17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也是一年四季阳气最盛的时间,按照我国中医“冬病夏治”的传统理论,三伏天是治疗慢性病的好时机。当日一早,医院争贴三伏“头一贴”。
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一名孩子贴三伏贴记者王健摄
“我早上7点就带着小孙子从家里赶来。孩子冬天总咳嗽,听说医院三伏贴治疗效果不错,就带着孩子过来贴贴,不打针吃药,孩子很容易接受。”家住东郊的高阿姨说。上午8时30分,西安医院“冬病夏治”义诊活动正式启动,门诊大厅人头攒动,专家就诊台前排起了“长龙”,挤满了前来贴三伏贴的市民。
记者发现在争贴三伏“头一贴”的市民中不乏冬病夏治的“老粉丝”。63岁的市民赵先生来自南郊,这是他连续第三年来贴三伏贴。老人告诉记者,以前他每到冬天哮喘就会犯,两年前就来贴三伏贴,当年哮喘就缓解了很多。
除了孩子和老年人,一些年轻上班族也来贴三伏贴。在凤城七路上班的杨健告诉记者,此次来贴三伏贴,希望可以通过中医调理改善体质,同时也感受一下中国传统医学的魅力。
西安医院门诊部主任刘文江表示,三伏贴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特色疗法,利用三伏天一年中最炎热的这个季节,对一些冬季发病或者是遇冷发病的虚寒性病症,将辛温祛寒、温肺散寒、止咳平喘的中药直接贴敷于后背穴位,可以治疗和预防冬季易发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咽炎等冬天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穴位贴敷需要选定病灶,同时对药膏配制也有严格的要求,然而一些市民图方便,购买药膏后自己贴。”对此刘主任提醒广大患者,三医院贴敷,自行贴敷不可取。三伏贴好处多,但也不是对所有病都有疗效,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糖尿病人应慎用或禁用。
记者张黎娜见习记者马相
初
7月17日~7月26日共10天
中
7月27日~8月15日共20天
末
8月16日~8月25日共10天
热出行要注意暑运高峰乘坐飞机要留意这些事
本报讯(记者梁璠)随着暑运高峰来临,航班人数增多,如何能方便、顺畅地乘飞机出行?昨日,南航西安分公司服务人员为大家提供了一份“暑期出行小贴士”,助市民畅通出行。
据介绍,暑运来临,旅游航线也迎来了团队出行高峰期,并且老人和儿童旅客较多。为保障团队旅客顺畅出行,大家应提早到达机场。如乘坐国际航班,最好提前分钟到达机场,并带好身份证、护照、签证等有效证件。团队旅客在客票使用、退票及机票变更上受限较多,请提前与航空公司售票部门了解限制要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夏季出行,常常伴有雷雨等特殊天气,特别是广州、北京、深圳、成都、厦门等航线受天气影响严重。出行前,携带好雨具,及时查询天气情况。如果接收到航班延误或取消的信息,首先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可以致电航空公司服务热线或登录其网站核实航班动态信息;如已到达机场并确认航班延误,可以到机场问询柜台了解航班情况;如需调整行程,可按照工作人员指引进行托运行李提取及机票退改签。
暑运期间人流量较大,如携带超重、超大行李,将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出行前可按照所选择航空公司的标准检查行李的重量和尺寸。以南航为例,国内航班托运行李的重量单件不能超过50公斤,体积不超过40厘米×60厘米×厘米;随身携带的行李重量一般不超过10公斤,体积不超过20厘米×40厘米×55厘米。至于每位旅客的免费行李额,持成人或儿童票的头等舱旅客为40公斤,公务舱旅客为30公斤,经济舱旅客为20公斤。如超出免费行李额,航空公司将按标准收取逾重行李费。不同国际航线的免费行李额有所不同,旅客可拨打航空公司服务热线或登录其网站进行查询。
热如何防中暑及时补水
别等口渴才喝
东方IC供图
本报讯(记者张黎娜见习记者马相)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要大量喝水,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在高温环境中,脱水、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以影响体温的自我调节。当空气湿度较高时,会阻止汗液的正常蒸发,从而妨碍身体迅速释放热量。当一个人的体温迅速升高时,过高的体温便有可能损害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出现中暑症状。
省疾控中心指出,天气炎热要大量饮水,并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清淡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在户外应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注意防晒、降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外出时应避免太阳直晒,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前往阴凉处休息;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
▲长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