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http://m.39.net/pf/a_4606950.html
王懿荣夫人黄氏精通传拓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深情回忆了年青时与赵明诚陶醉于金石碑帖的情景:“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曾经自比于赵、李伉俪的,还有明末清初“四海宗盟五十年”的钱谦益,和“艳过六朝,情深班蔡”的柳如是。虽然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指明二人与《石头记》关系密切,博古通今的钱谦益也多有诗文提到碑帖,但可惜钱柳并未留下什么金石佳话。
倒是徐珂在《清稗类钞》里,为我们记录了李清照后一个在金石文化上有卓越造诣的奇女子——清末大员王懿荣的夫人黄氏。
王懿荣(~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出身仕宦世家,光绪六年()中进士,后入值南书房,曾三任国子监祭酒,时人称其为“太学师”,被认为是甲骨文的发现者。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义不可苟生”,投井自杀,谥号文敏。
王懿荣“笃好旧刊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尤“嗜金石”,与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同时也是朝廷大员的潘祖荫、吴大徵、翁同龢等相友善。《清稗类钞》记他看到中意的古物后常“相对语夫人”,以致“裘葛钗钏,往来质库,有如厨笥”。他自己也曾写诗自嘲:“典衣还惹群书债,折券时蒙小贾羞。”清贫而其乐怡怡,与赵明诚、李清照异曲同工。
《清稗类钞》记王懿荣的夫人黄氏还是一个出色的拓工:“夫人善毡蜡法,凡文敏所购彝器、泉印、镜剑、砖瓦等物,每得一种,必手自椎拓。”她制作的拓片“纸白如玉,墨光如漆,无丝毫墨渖沁入字口中,乃已”,堪称后世传拓矩矱。她与王懿荣夫唱妇随、珠联璧合,更是让百多年来无数收藏家啧啧称羡。
本篇末附上《清稗类钞》中记录这段金石趣谈的《王文敏夫妇好古》,并作注六则。因篇中提到“夫人善毡蜡法”,而鲜有介绍毡蜡法的文献,特整理一篇《传统的传拓技法——毡蜡法》,亦附录于后,以飨金石传拓爱好者,并就教于金石方家。
附录1
王文敏夫妇好古
福山王文敏懿荣之元配为黄夫人。文敏好古笃学,享文誉者垂三十年,以团练大臣,殉光绪庚子“拳匪”之乱。
文敏好聚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散值后,必阅市,时有所见,归相对语夫人,则曰:“明珠白璧,异日有力时皆可立致之,惟此种古物,往往如昙花一现,撒手便去,异时不可复得。后纵有奇遇,然未必即此也。”极力纵臾①之以为快。以故裘葛②钗钏,往来质库,有如厨笥③。
文敏所蓄书画、碑帖、墨本等物,盛夏时必由夫人手自抖晒,极力防蠧鼠,岁以为常。儿女虽幼稚无知识,于文物,戒不敢近也。夫人虽喜奉佛,持观音经咒,无事时,动念念不休。而文敏多聚南北朝古石佛像,大小累累,皆以龛置卧室。亲串至,争诧为奇见,辄敛手去。或劝以移置别室,勿渎亵,夫人笑应之曰:“是不知佛法也,吾以朝夕瞻拜为乐。”
夫人善毡蜡法④,凡文敏所购彝器、泉印、镜剑、砖瓦等物,每得一种,必手自椎拓,务使纸白如玉,墨光如漆,无丝毫墨渖⑤沁入字口中乃已。押小印一,志其物名,文字灿然。或拓一造像,必雒拜⑥祝之曰:“心心相印,此便作亿万化身。”云云。纸尾缀小横方印一,文曰:“王懋荣⑦妇黄氏一心供养。”仿造像文中语也。(清?徐珂《清稗类钞?鉴赏类》,录自无谷、刘卓英点校《清稗类钞选——著述?鉴赏》,书目文献出版社,年版,第73页)
注释
①亦作“纵踊”、怂恿,鼓动别人做坏事。《汉书·衡山王刘赐传》:“衡山王以此恚,与奚慈、张广昌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纵臾王谋反事。”颜师古注:“如淳曰:‘臾读曰勇。纵臾,犹言勉强也。’纵臾,谓奖劝也。”明·陶宗仪《辍耕录·说秦蜀》:“观此二事,皆卢生稔其恶,又纵臾之,特方伎之流耳,岂所谓儒者哉!”
②裘,冬衣;葛,夏衣。裘葛泛指四时衣服。《公羊传·桓公八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汉·何休注:“裘葛者,御寒暑之美服。”
③质库,古时押物放款收息的商铺,亦称质舍﹑解库﹑解典铺﹑解典库等,今称当铺。厨,即橱,箱、柜之类;笥,竹制容器,竹篓、竹筐之类。《清史稿》云:“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龢、潘祖荫并称其学。”
④毡蜡之法,即金石传拓法。旧时作拓,多用羊毛毡制作上墨用的毡卷或擦子,用白蜡或黄蜡羼以松烟子制作蜡墨,故称毡蜡或毡蜡法。
⑤渖,今作沈,汁液,墨渖即墨汁。
⑥雒,通额。《汉书·韩嫣传》:“子增封龙雒侯。”颜师古注:“雒字或作额。”雒拜即额拜,双手合十、指尖抵额感恩颂拜。宋·林希逸《吕洞宾生日》诗:“此日殷勤加额拜,人间说是降生时。”
⑦王懋荣,即王懿荣。懋、懿,皆为美好之义。
附录2
传统的传拓技法——毡蜡法
毡,古体写作氊,用羊毛毡化制成的介于布、毯之间的片状羊毛制品,书画创作时多铺在台桌上,衬在宣纸之下。蜡,指蜂蜡、白蜡、石蜡等。旧时作拓,即打拓片,常用羊毛毡制作上墨用的毡卷或擦子,用白蜡或黄蜡羼以松烟子制作蜡墨,故将传拓之法称为毡蜡、氊蜡或毡蜡法。
传拓基本技法分扑拓、擦拓两种。旧时传拓之名不一,除毡蜡外,又称毡椎、椎拓、锤拓、捶拓等。
毡在传拓技法中的用途有两种:一是用羊毛毡制作上墨工具毡卷,又名擦子、毡擦等。二是用来在待拓器物上上纸。
擦子的长短、粗细以方便握持为宜。擦子表面要用烙铁烙成马蹄形,以增大着墨面积,方便挥持擦墨。制拓时用擦子蘸墨,平行而快速地擦在拓纸之上。
隋唐时多用此法,用于传拓碑碣刻石。
以毡辅助上纸,仅用于制作阴线刻碑碣拓片。其法是:先将潮润的宣纸敷在待拓的碑碣上,用扫刷扫平,使宣纸陷于字口;再将毛毡敷在碑碣上,用木棰或木榔头轻轻均匀捶打,使宣纸与碑石紧密结合,字口清晰。此法可最大程度地保存原石的锲刻与损泐信息。
蜡拓是传拓方法之一种,出现于南宋末期。其法是不用擦子和拓包、墨汁,直接用蜡墨在宣纸上作拓。
蜡墨用白蜡(雄蜡虫分泌之蜡)或黄蜡(又叫蜂蜡,工蜂分泌之蜡)和以松烟子或墨粉制成。其法:先将蜡在容器中加热至融化,然后加进松烟子或墨粉,快速搅拌均匀,倒入模具中,凝固后即成蜡墨。蜡墨一般做成饼形。
蜡拓方法有二。一,湿纸上石施蜡。其法与墨拓的上纸法一致,待纸干后,持蜡墨在纸上平稳涂擦。二,干纸上石施蜡。把干纸敷在碑石上,抚平,四角及周边用胶条固定粘牢,再用蜡墨从一角开始轻擦。先擦有字或有图案花纹处,再擦其他地方。
手持蜡墨的方法是:大拇指和中指先捏住蜡墨,再用食指按在蜡墨上。
湿纸上石蜡拓法,因拓纸经捶打后不够平滑,故擦墨时手上要稍稍加力,但要保持手中蜡墨始终在纸上平稳运动。以此法拓出的拓片,图像与字口凹下,立体感十足,多有佳品。
干纸蜡拓法,因是用蜡墨直接去擦干的拓纸,又称干擦墨。此法适用于珍贵文物、白色大理石碑石及户外有风、严寒、潮湿环境与摩崖大字的制拓,为应付一时急需,属抢拓技法。用此法制成的拓片,往往效果不佳。
儿童无师自通,用铅笔、蜡笔和普通白纸拓印出钱币纹,其方法即是蜡拓法中的干擦墨法。
蜡在制拓和拓片装裱时还有两种特殊用途。
其一是修复碑刻的嵌蜡填补,也叫填蜡。这是碑帖拓本作伪手段之一。
为使较晚或较新的拓本冒充初拓本、旧拓本,作伪者在原石断裂、石花、丢字、损字处,以蜡填补,修复重刻。在此蜡补后的碑刻上制成的拓片,不见断裂、石花、丢字、损字痕迹,与初拓或旧拓无异。此是传拓诡道,欲收藏拓本者不可不知。
其二是传统装裱的砑光法中,要使用石蜡。
其法是:装裱师用石蜡在拓本背面均匀擦抹,再用砑光石(光洁的鹅卵石)在拓本正面反复砑碾,使拓片光亮平滑。这样处理后的拓片不仅光鲜美观,而且隔潮防潮,有利于拓片的保护和保存。
石蜡比较坚硬,砑光效果好。装裱之所以不用白蜡、黄蜡,是这两种蜡质软、熔点低,遇热易化,且在拓片上留下斑痕。
此法因砑平拓片,消除拓片上的立体凹凸痕迹,近年在拓片装裱中较少使用。
说明:
本文中擦子的制作和使用,主要据年11月24~25日,恩师王凤兰、邓建华于北京宅中口述演示,笔者记录整理;年12月19~20日,恩师王凤兰在郑州方清刚汉画艺术馆传授演示擦拓技艺,笔者记录整理。并参考国家图书馆编《中国传拓技艺图典》,故宫出版社,年版。
蜡拓与填蜡部分,多引用贾双喜《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版。
蜡在装裱及拓片砑光工艺中的运用,据郑州碑帖收藏鉴定家王顺喜、已故郑州碑帖收藏家张哲年口述;年7月23日,笔者电话咨询郑州装裱大师金铁丹确认。
特此鸣谢!
年7月23日于郑州
年底,学打汉画像石拓片的郑州儿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