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李厚辰看理想
文
李厚辰
各地温度逐渐下降,我们是否已经熬过了今年夏季的极端天气?
也许没有,四川大旱后又迎来强降雨,多地为防洪涝已经开始疏散居民。而在北边,过早到来的寒潮让内蒙、东北多地农业遭受很大损失。夏季的极端天气难道要“无缝衔接”一个极寒的冬天吗?
对于气候危机,网上总有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侥幸,认为这不过是气候暖期,北方将会拥有沃野千里。
这违反基本常识,耕种需要持续温暖多雨的环境,大旱大水的交替只能让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若全球平均气温上涨伴随的是夏季极热,冬季极寒的双极端天气,那不仅不会有北方的沃野,还会对北方农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气温极增与自然暖期的区别。
但如果我们的每一个侥幸都必须靠实际发生的灾难启蒙,灾难降临前什么不做,那真是一种绝望。不过这种绝望可能来自于,我们确实不知道还有什么可做。不仅针对气候问题,大多数问题我们都手足无措。
不如,今天就来直面这个问题吧,既然我们知道气候危机的严峻,那我们到底可以做些什么?
01.
要找到一个影响所有人的方法,
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一些小事儿,诸如空调开高一度,少坐飞机多坐火车,少坐汽车多骑自行车之类。这些当然是有用的,但都有些杯水车薪。
如果我们说服世界上所有人逐步减少直至最终不吃牛肉,我们恐怕将减少1/4的碳排放量。理论上非常完美,但究竟如何实现呢?其他方向也是类似的,我们真的能减少私家车使用转向公共交通,以火车替代飞机,减少每人的能耗吗?
理论上完全可能。我们只要多影响一个人,再多影响一个人,直至形成大规模社会共识不就可以了吗?这简直就像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以感动天神作为结局,本就说明了其本身的虚妄。
所以我们寻找一种能够一口气覆盖所有人的方法,而不是一个一个改变他们。例如,通过政策直接把电费翻一倍,因为价格机制的作用,每人的单位能耗不就应声下跌了么?
但问题在于,多高的电费可以让你在超过40度的高温天气里关掉空调呢?极端高温或低温带来的单人能耗上涨是刚性的,增加电费不过是提高能源支出在居民支出结构中的比重,压抑其他消费的潜能,最后非但没有控制排放,还打击了经济活力。
这就是我们将“全局减排”设想为目标时,会陷入的困境。因为这实在是个太宏伟的目标,牵涉几乎每一个人。所以设想这个问题,要么愚公移山,观念改变覆盖所有人;要么依靠价格机制,影响所有人。
这就是面对气候危机我们束手无策的原因,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影响“所有人”的方法,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也许我们根本问错了问题。这里可以探索的关键步骤是“气候问题具体化”,只有具体化,应对方法才会自然呈现。
如果你是一个在北方遭遇寒潮的农民,恐怕立即就要完成大棚的设置,这就是一个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目标;如果你是一个物理老师,或者地理老师,你立即就可以在自己的课程中加入关于气候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具体的目标。
具体化指向真正的问题。例如,外卖送餐员或任何需要在户外工作的人员,面对极热天气,需要准备防暑的药品,学习与中暑和热射病相关的知识,甚至想办法减少户外的工作。
这些例子当然无法覆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情境,但我想先展示所谓具体化的思路。普通人可以跳出“全局减排”的过大目标,回到具体的问题中来,在具体问题中,我们与“事情”是自然联系的。
如果读完上述内容,你了解了所谓的具体化,但在你自己的生活中,还无法将气候问题具体化,这不是坏事,至少说明到现在为止,气候问题还未对你造成直接又严重的影响,这是一种好运气。
面对这个好运气,我们今天尝试不用“既然你如此好运,就有义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