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动脉介入灌注栓塞术开启肿瘤局部化疗

  随着肿瘤的介入微创治疗技术得到医学界的重视,肿瘤治疗所倡导的“微创、靶向、局部、个体化”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旋律。微创治疗目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尽可能达到治疗目的(根治或姑息),二是尽可能减少病人痛苦,最大限度地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功能完整性,提高生活质量。相对传统手术而言,解决了不少肿瘤治疗的难题,特别是对晚期或传统治疗方法失败的患者,已成为临床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某些早期小的实体肿瘤如小肝癌,采用微创消融治疗可达到与外科手术切肝同样的效果。

  肿瘤的介入治疗,临床上多分为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两种。针对肿瘤的主要介入治疗方法是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TAI)和经动脉栓塞(TAE)或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以及影像设备导引下的经皮穿刺消融术。

  一、动脉灌注化疗(TAI):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在DSA引导下于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应用这种方法,抗癌药通过导管在几秒钟后注入瘤体内,肿瘤细胞很快就凋亡,虽然局部用药量仅为静脉全身给药量的1/2~1/5,但局部血药浓度达90%以上,从而可有效地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二、动脉栓塞术(TAE):是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即采用血管栓塞剂,如明胶海绵、不锈钢圈、自体血凝块等暂时或永久地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肿瘤细胞逐渐凋亡,瘤体体积逐渐缩小,利于手术切除和减少术中出血。

  三、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导管技术找到肿瘤的供养动脉,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有机结合在一起直接注入肿瘤动脉,既栓塞肿瘤组织末梢分支,阻断血供,同时药物停留于肿瘤区可缓慢释放,起到局部化疗作用,称之为化疗栓塞术。

治疗过程

  使用直径1-2mm的穿刺针微创穿刺股动脉进入血管系统,通过血管造影机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将导管精准插入肿瘤病灶:

  1、先通过导管注射血管栓塞剂对肿瘤病灶周围血管进行栓塞,使肿瘤细胞无法转移,同时堵死肿瘤细胞应用进入通道,使肿瘤细胞无法增长;

  2、通过导管注射,在肿瘤病灶形成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进行破坏,杀死肿瘤细胞。

  形象比喻:

  介入治疗是对肿瘤病灶“先围后灭”,就像攻打一个城市,先把城市(肿瘤病灶)四周的道路(血管)堵死,形成包围,使敌人(肿瘤细胞)无法出去到别的地方,同时使粮草(营养)无法送给敌人(肿瘤细胞),把敌人饿死;第二,向城市内(肿瘤病灶)投放密集的炸弹(高浓度化疗药物),快速杀死敌人(肿瘤细胞),破坏城市(肿瘤病灶)。

介入治疗与传统化疗的区别:

  传统化疗是从体外将化疗药物注射进入血管,随血液流动送到肿瘤病灶,在这过程中,化疗药物会伤害所经过的正常组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加快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而且到达肿瘤病灶的化疗药物浓度低,无法彻底杀死肿瘤细胞。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直接将化疗药物精准送到肿瘤病灶,在肿瘤病灶周围的化疗药物浓度高,对肿瘤病灶的杀伤性大,且不经过人体正常组织,不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同时把血管栓塞剂通过导管送到肿瘤病灶,将病灶周围的血管堵塞,使肿瘤细胞无法转移。也就是说,介入治疗不仅对肿瘤病灶的杀伤性更大,对人体正常组织没有伤害,而且可以避免肿瘤细胞的转移。

介入治疗优势

  1.采用微创治疗方式,仅在大腿根部处有一个2-3毫米的穿刺创口;

  2疗效确切: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对全身毒副作用小,使绝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治疗;

  3.治疗肿瘤的直接性:通过一定的血管栓塞剂,将肿瘤的供血血管阻塞,使肿瘤失去血供,逐渐凋亡、饿死;

  4.微创手术,创伤小,不损伤其他脏器,患者无痛苦;

  5.手术时间短,副作用小,手术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

适应症

  适于多种肿瘤,如肝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肠癌、骨肉瘤等。

医院

免费-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白殿怎么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skangd.com/zsyu/2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