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预防冬病,养生应注意这些

夏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对于人体来说,此时的新陈代谢也会随之加快。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在传统意义上,夏至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时候的来到。随着未来两周气温逐渐升高,一些常见疾病也会趁虚而入。

湿热为患,贪凉受寒

中暑

  一般来讲,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都是易于中暑的诱因,重体力劳动者、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孕妇等容易发生中暑。

  暑热伤于心,心主神志,天一热,就易烦躁,心神不宁。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高温天,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会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还要注意发生“情绪中暑”。

  预防情绪中暑,除了调整心态之外,午休也显得尤为重要。睡眠不好、疲劳,容易让人产生烦躁等负面情绪,所以好心情,离不开好睡眠。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的活动时间也自然延长了,晚睡早起,睡眠时间难以保证。所以,最好能利用午休,弥补夜晚睡眠不足。

夏季感冒

  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人们易于贪凉,如吹空调或裸身夜卧等,因此常易感受风寒之邪,出现鼻塞、清涕、发热等外感表现。

  夏天不少女性偏爱露背装、露脐装,以为这样更加凉爽。但这样反而容易让人体受凉,严重者影响到脾胃,出现腹痛、腹泻等痛状,更可能引起痛经、月经紊乱及宫寒不孕等疾病。

急性胃肠炎

  夏天气温高,细菌和微生物很容易在食物上繁殖,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引发胃肠道感染,出现肚子痛、恶心、呕吐、稀便,甚至是水样便,有的还会发热。且夏季过度饮冷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痉挛,也会导致腹部绞痛和腹泻。中医学认为,该病多与夏天炎热,暴雨较多,湿热入侵,困伤脾胃有关。

瘙痒

  夏季雨水增多,天气炎热,尤其南方,形成了以“湿”和“热”为主的季节性特征。这非常容易引起皮肤瘙痒。

心悸

  心悸,即自感胸闷、心跳、心慌、不安、气短的症状。夏季的高温天气下,人们汗出量多,阴津亏损,体内水分及电解质大量流失,从而使身体较弱者或者老年人很容易出现心悸。

阳盛阴虚的人要慎重

  今天开始,医院的冬病夏治“三伏贴”已经忙碌起来。这些年,贴敷贴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似乎是抱着“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想法去的。昨天我们也介绍了“三伏贴”的相关信息(可点击查看)。再次提醒大家冬病夏治,应该根据病症和寒热虚实等性质,结合患者个体体质进行,可别自作主张;那些阳盛阴虚的人,可能并不适合贴敷贴,也别盲目跟风。

  冬病的形成,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患者阳气不足为内因。夏天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繁华的季节,人体阳气处于蓬勃向外发散的状态,气血运行旺盛,且活跃于机体表面。夏治的病,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另外,皮肤病、耳鼻喉病、妇科病都可以应用,治疗的手法,除了敷贴,还有针刺、艾灸、穴位注射、夏季膏方……此时温阳补益,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扶正补虚的作用,使人阳气充沛,经络气血通畅,虚寒体质得到纠正,达到预防疾病发作的目的。

  夏季气候炎热,汗出较多,毛孔开泄,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花椒、辣椒、生姜都是夏季的升阳利器,用好了它们,脾胃在长夏中的损伤就会减少很多。另外夏季属火,与心配属,热扰心神,暑热导致的汗出、乏力、心情浮躁、心悸、失眠等多种表现都与心的功能失调相关,所以夏季养心也非常重要。

饮食念好三字诀“均、碱、水”

  夏天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矿物质流失大,因此应注意不偏食、不挑食,注意荤素、粗精的搭配。

  夏天宜多进食碱性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和豆制品,而碳酸饮料、酒类、各色奶制食品、含糖分的甜品等,大多属于酸性食品,不宜过多食用。

  夏季气温高,水分自然会流失比较大,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矿泉水是夏季补水的理想来源。如果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

  古时,夏至是个重要节日,宋代时朝廷给百官放假三天,让他们回家休息。如今虽没有假期,希望大家也要注意,不要太累,不要太作,该睡就睡,吃清淡些,安然度过夏至。

专供干货,别光看,长按!







































婴儿白癜风怎么治
白癜风可以吃干枣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skangd.com/zsyu/4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