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年三伏时间表
.裴医堂夏季养生知识.
夏季,心脏病易高发
夏对应五脏为心,五行为火
“心与夏气相通应”
心——小肠——舌——面——脉在液为汗
01
心脏病易高发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热扰心神,使人心烦易怒,坐卧不安。而此时,人体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加快,相应心脏负担加重。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此时,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大大减少,再加情绪不稳、喝水少等原因,很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塞、心绞痛等冠心病的复发和加重。
几种常见的症状:
一、天气炎热,气压低——心脏缺氧——胸闷气短、感觉气不够用缺血,甚则胸痛,背部酸沉;
常见人群:素常脾虚,心气不足,西医常诊断为心肌缺血,冠心病
具体症状:夏天汗多如水洗,乏力,活动后乏力加重,胸闷气短或气喘,全身酸沉,嗜睡。
二、暑热袭人,耗阴伤血—心阴不足—心悸,失眠,口干烦躁;
常见人群:素体阴虚,肝气偏盛,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冠心病
具体症状:着急生气后易出现胸闷,胸痛或背痛、胁痛,舌尖红,脉弦。
如果出现胸闷胸痛,伴乏力汗出——不要慌,不要拖,来医院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排除器质性病变——心梗;
02
怎么办
中医方法:
一活血化瘀通脉
二益气养血强心
三滋阴清热安神
四提高血液中含氧量
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丹参滴丸,麝香保心
益气养血——补中益气汤——芪参益气滴丸
养阴清热——天王补心丹——稳心颗粒,天王补心养心定悸
提高血液中含氧量——藏红花(西红花)红景天
——诺迪康,心脑欣
03
汗出过多需注意?!
一、气虚——脾气不足——卫气不固—汗出过多——心悸
泡茶饮:黄芪20g太子参15g五味子10g金莲花10g
二、湿气——湿热熏蒸——痰浊上扰——头晕
湿气困脾——疲乏困重,纳差腹胀
养生粥:红豆,生薏米,茯苓,绿豆,芡实
04
冬病夏治之风寒湿痹
“痹症”。中医上说,“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发痹”,意思是寒冷、潮湿、季节气候变化,都会引起风湿类疾病发作或加重。夏天阳热之气,对风湿类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因此,这时冬病夏治,配合辛温之药以治疗,效果蛮好。
临床症状:双下肢怕冷,不能穿短裤或裙子,吹空调感觉腿冷痛,得热则舒,夜间易腿部抽筋。
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或者艾灸
05
夏季天气炎热易上火!!
口腔溃疡代茶饮:
金银花20g金莲花20g蒲公英20g竹叶15g
咽炎代茶饮:
胖大海15g板蓝根15g金莲花15g桔梗10g麦冬10g
口气代茶饮:
蒲公英25g竹叶15g金莲花15g茯苓15g荷叶10g
多饮水
心衰患者除外。多饮食,以适应炎热季节,防止上火,可适当根据自己身体,多补充盐分或者钾
中午一个“养心觉”
调查研究表明,每周3次午睡在30分钟左右,可以降低心脏猝死几率的37%,午休有助于降低血压,舒缓心血管系统,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
饮食——两瓜五果,避吃生冷养阳气
冬瓜、苦瓜
西红柿、樱桃、桑葚、红豆、苹果
冰镇水果,冰淇淋,冷饮易伤脾阳,需注意
晚睡早起,适量运动,不宜出大汗
“冬吃萝卜夏吃姜”,是句老话。但是有人问道:姜是热性驱寒之物,而萝卜是寒性之物,正常应是冬驱寒,夏降温,怎么反而是冬吃萝卜夏吃姜呢?
其实自古医书便记录,“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
也就是说,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易向外散,体内则阳热虚少,易生寒生冷,此时人们又喜吹空调,吃冰饮,更易寒气入体,这样反而易使体内受寒伤及脾胃。
因此,这时吃生姜便可以驱寒暖胃,杀菌消炎,对身体有益。
可见,气候变化,人的生活起居也随之改变,人体质同样会改变,环环相扣,养身保健也要因时而变!
同理,“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头”蕴含了怎样的节气变化的养生秘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夏季养生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1
不宜坐木
俗话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盛久必衰,衰久必盛。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故不能过于贪凉快,而应当让机体出汗降温。
“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2
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3
不宜大热速冷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出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
同样的道理,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冷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4
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
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病,如大脑炎等病。
5
不宜过午不休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
因此,中午睡上一两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6
不宜直吹空调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
但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孳生。
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摄氏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