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英雄返乡实践伴我行疫情期间献温暖2

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80758.html

此次疫情来得迅猛,波及全国各个省份。针灸学院学子返乡时围绕“返家乡”实践主题,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指引,表达了自身在积极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感想、贡献。通过这次返乡活动,针灸学院学子进一步明确大医精诚的校训精神,更坚定未来服务人民的思想和从医之路。

心怀家国,返乡实践

近日一直在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青年朋友们的深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曾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把所学转化为行动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成为一个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当我们胸中满怀诗书时,应该走出去,将自己的知识付诸实际,从校园走向社会。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家乡的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心怀家国,回到家乡,将自己的所学付诸实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医药学子,我们应该立足脚下,切忌好高骛远,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家乡父老乡亲。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宝贵的理论财富,他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与时俱进,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实践是滋养其成长的重要土壤。

作为一名医学生更应该谨记“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心怀家国,服务基层,将所学付诸实践,竭尽全力,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扎根家乡,扎根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17针乙黄晟涛

被疫情拘在家中,从冬天寒天地冻,越过夏天的炎炎炙烤,如今夏的威力还未散去,秋的丝丝凉意已然悄悄渗进炎热的空气里,总算迎来了开学的日子。大二刚刚结束,返乡实践,起初为家人做做推拿、扎针、拔罐、艾灸……中医十八般医术,粗粗学成,施术时总要课本傍身,初时还总有些手忙脚乱,战战兢兢,但是慢慢的,发现错误,改正,手法熟练些,大胆些,自信些,也越来越喜欢“治疗”的过程,毫针、罐具、艾条、酒精……都是那么喜欢,都是我那么得力的帮手和伙伴。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吸取经验教训,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与我的“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预后,治疗中遇到的困难激发我去思考,去读书,去查找资料,常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一旦取得疗效,最高兴的莫过于患者,比如一大早把你从睡梦中吵醒,兴高采烈地报告“我好了,我好了,今天继续扎啊”。那么我便也感到莫大的快乐,莫大的幸福。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真理性,发现了中医是真的妙不可言,也就更加相信它,更加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想其所想,苦其所苦,患者的病痛,患者的心始终牵动医者的心。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为我们守护,破碎冰封,迎来春暖花开的复苏。身为他们的接班人,新学期开始,欣欣然也展开我们的征程,以他们为榜样,勤奋学习,将来换我们来守护,响应习总书记所鼓励、所倡导的,年轻一代要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让青春出彩。

去时风雨琐寒江,归来落樱染轻裳,山河无恙在我胸,如初见模样。

——18针乙王曼菲

与民同在

早在80年代,习总书记正任职正定县委书记期间,就曾给当代大学生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书记提到“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这让当时读信的大学生们感受到“挑梁扛柱”的责任,增添了“奋发图强”的力量,激发了“献身四化”的决心。

40年后的今天,县委书记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当我读起这封信时,我内心也是感慨万分。习总书记曾表示,如果毕业以后在外地工作,希望同学们能尽量想办法和家乡挂钩,为家乡作贡献。

年,我幸运地参了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我们在就近、创新、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的利用了先进的电子设备,以线上网络方式开展活动。作为队长,我带领团队成员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针对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例如:云采访附近村落的村长、为村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教授村民一些中医药特色保健疗法等。

每当在活动遇到挫折时,习总书记寄语青年学子的殷切期盼就会在耳边响起,“大学生一定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年轻人,要不怕艰苦、敢于挑战、乐观开朗,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当活动收官时的那一刻,喜悦涌上心头,我们高兴的是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医学生,能够在此刻为国家贡献了一份力量。

最后想要借用习总书记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

——18针甲刘国媛

线上实践暖童心

中医文化返家乡

根据团中央《“情暖童心”——福建共青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倡议,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志愿团队对接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的留守儿童,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传承中医药学文化瑰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队采用线上教学与互动的形式进行各项活动。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历代人民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历久弥新。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人勇挑重担,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在现实中,中医药的发展遭遇到诸多困境,很多中小学生不了解中医药,对中医抱有很多误解,缺乏保健养生等医学常识。若中医药失去了青少年基础,就会限制了其“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功效发挥,青少年普及中医药知识势在必行。

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本志愿团队迎来了正式活动——“中医知识进小学,陪你健康过夏天”主题的中医药科普宣传讲座。主讲人从中医战疫切入主题,为小朋友们介绍中医、中药的基本概念,用“望闻问切挑西瓜”的漫画生动解释了中医基本诊断方法,让小朋友们思考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异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医药的内涵。紧接着,主讲人列举出三个对中医药的常见误解,在孩子们心中重塑一个崭新的中医形象,还介绍了枸杞的正确喝法、人中的正确掐法。最后我们将理论联系实际,送出一份中医防暑攻略,讲述了中暑的症状,又教孩子们区分“阳暑”和“阴暑”,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告诉孩子们,在夏天里太热太冷都会中暑,不要因为防晒不够而中暑,也不要因为贪凉饮冷而受寒,多喝稀粥,保护脾胃,才能健康一夏。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眼球。

时间过得很快,本次宣讲也到了尾声,希望此次科普宣传可以更好的帮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我们的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相互沟通,迅速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巩固中医药专业知识,激发责任意识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

——针灸学院

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实践队

编辑

温燮黄应鸿

指导老师

黄天然

审稿

黄天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u/6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