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阵雨转中雨气温27~30℃
新闻报料—
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夏天的天气
就像家里孩儿的脾气:任性!
每天早上一醒来
仿佛就能听见太阳公公问我
“你要几分熟”
7月7日以来
我市高温天气超长待机
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高温预警信号
不过
周末降雨让我市气温有所下降
高温天气得到缓解
市气象台发布一周天气预报
本周前期我市有降雨天气
最高气温在35℃以下
虽然下雨
但温度基本没降
换句话说
接下来迎接的可能并不是凉爽
而是
闷!热!潮!湿!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
预计19至20日
我市受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气流影响
有阵性降雨
局部大雨或暴雨
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1日开始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
多午后阵雨、雷阵雨天气
具体预报
19日:多云有阵雨,偏南风2~3级,气温26~32℃;
20日:多云有阵雨,偏南风3~4级,气温26~33℃;
21日:多云,局部阵雨,偏南风2~3级,气温27~34℃
22~25日:多云,局部阵雨,偏南风2~3级,气温27~36℃
本周我市多阵性降雨,公众需合理安排早稻收割。目前我市已经进入早稻抢收和晚稻抢(播)栽的“双抢”关键期,农时吃紧,为此气象部门建议:
做好早稻抢收工作,处于成熟期的早稻田,雨前或利用降水间歇及时抢收抢烘,并注意避雨摊放;尚未达到收割成熟度的早稻,要在降水结束后尽快收割腾茬,确保晚稻7月底前移栽。收割后稻谷要利用晴好天气及时做好晾晒和脱粒。
另外,建议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夏季是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农业生产需水量大,而后期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需利用此次降水过程做好蓄水保水,以满足后期农业灌溉用水需求。田间劳作需做好防暑降温。晴热高温天气下,收割与播栽应尽量避开中午前后高温时段,避免中暑。
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么严峻的“烤”验你做好准备了吗?三伏天注意事项
少吃瓜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少吃冰饮、雪糕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这些三伏天的注意事项
你记住了吗?
全媒体记者:吴青朋实习生邵相龙
通讯员:许存华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
编辑:王馨茁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