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某男星在节目录制现场不幸意外猝死,消息传出,网上一片唏嘘。
为啥到冬天,好像“猝死”一词就离我们特别近?据了解,一年中冬季猝死病例约占全年5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季节。据专家介绍,冬季天气骤冷、人体基础状况较低、血管弹性较差、血压容易骤然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刺激频繁等,都极容易引发意外。
什么是运动猝死?
哪些人容易发生运动猝死?
运动性猝死指的是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运动猝死一般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类。
而心源性猝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患者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可能是隐匿性的),另一种是超负荷运动导致心脏缺血(这种在普通业余运动爱好者中很少见)。
除了心源性猝死之外,脑溢血、中暑、呼吸道疾病、肝病、肾病、体内存在感染(扁桃体炎等)、心脏外伤性出血、饱食后运动、暴晒、运动后淋浴、感冒等都可能导致猝死。
熬夜疲惫+运动,很可能过度透支身体,特别是心脏的使用超过了身体的极限,即使身体本身没有病痛,也会发生猝死。
如何预防运动猝死?
运动前先排查这些信号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心脏疾病(特别是隐匿心脏疾病)是导致运动猝死的危险因素,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这些疾病呢?医院去做专门的检查才能运动吗?
其实一些简单的问卷就可以帮助你初步筛查了。
1.医生是否告诉你,你有心脏病,并且只能参加医生推荐的体力活动?
2.当你参加体力活动时,是否感觉到胸痛?
3.自上个月以来,你是否在没有参加体力活动时发生过胸痛?
4.你是否曾因头晕跌倒或者失去知觉?
5.你是否有因体力活动变化而加重的骨或者关节疾病(例如腰背、膝关节、胯部)?
6.最近医生是否因为你的血压或者心脏问题给你开药?
7.你是否知道一些你不能进行体力活动的其他原因?
·备注
上述问题,如果你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都不要贸然运动,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更为妥当。
如果全部答“否”,那么你可以开始运动,缓慢循序渐进的运动更安全,另外最好量一下血压确定你没有高血压。
心脏骤停,如何抢救?
这5个环节要把握
当发生心脏骤停,如何才能从中抢回生命,避免猝死?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包括5个环节:
第一步,当有人发生心脏骤停,医院之外时,有目击者、旁观者能第一时间发现其是心脏骤停,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步,不是等急救车,而是马上开始心肺复苏;
第三步,能够在周边场所获得自动体外除颤器;
第四步,急救车能及时赶到;
第五步,医院进行高级生命支持,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
如果这五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早期高效的实施,心脏骤停的存活机会就会变得大大增加。
心肺复苏怎么做?
首先,要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在床上要挪开枕头,保证头、背、臀、脚跟保持一条线。
接着,急救者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两个乳头连线中间),另一只手掌根覆盖其上。姿势摆好之后,就可以开始按压了。
注意,按压时双手肘必须伸直,也即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深度以胸骨下陷5cm为宜,对待成人患者,按压的频率须保证次/分钟,17秒钟30次。
如果身边有不止一个急救者,交换按压会比较好,避免因疲累而影响按压质量。交换时间保持在5秒内,按压效果才会始终如一。
在按压期间,可以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比例约为30:2。吸好气,急救者用口将患者嘴巴包住,然后呼出1秒左右,可见胸部起伏。6~8秒1次,一分钟大概人工呼吸8~10次。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以此周而复始进行,直到患者复苏为止。
患者复苏后,做好后续工作,给病人整理衣服,垫个枕头,盖好棉被,你洗干净手,再等医生的到来。
怎么做?请看动画视频
(视频源于网络)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谁也不知道
但热爱运动的你
请保护好自己
--浙江科技学院--
--本期--
策划
校新媒体运营中心
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