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

治疗白癜风误区 http://m.39.net/pf/a_6731901.html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B、C、D、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

A、图中显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故A错误;

B、图中显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在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图中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错误;

D、图中显示,使用的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充分浸在被测液体中,且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

故选:D。

2、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A、B、C、D、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观察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中温度计液泡上既沾有酒精,又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蒸发最快,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

故选:D。

3、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

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夏天,草叶是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符合题意;

C、秋天,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不符合题意;

D、冬天,冰雕变小,是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

A、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B、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

A、冬天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符合题意;

B、雾渐渐散去,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不符合题意;

D、冰雪熔化是吸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析图象可知,CD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所以本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的初温是40℃,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此时的温度还是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物质状态依次是

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D、气态、固态、液态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凝固和融化是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转化,所以①是液态,③是固态;

汽化和液化是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所以②是气态;

因此①是液态,②是气态,③是固态,A、B、D都不符合题意,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由图知:游泳后,从水中上岸的人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胳膊抱在胸前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两种说法与图中现象不符。故A、B不合题意。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错,应使人体温度下降。故C不合题意。

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符合图意。故D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此选项错误;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此选项正确;

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此选项正确;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停止沸腾。此选项正确。

故选:A。

9、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小液滴,不符合题意。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符合题意。

C、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0℃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不变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

A、图象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A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冰是晶体,冰的熔点为0℃;其液态是水,水的凝固点也是0℃;故C正确。

D、BC段是熔化过程,冰吸热逐渐熔化成水,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1、(3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如图中甲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图乙寒暑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热胀冷缩;36.7;﹣3。

解析

解:

①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②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6.7℃。

寒暑表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3℃。

12、(3分)有以下温度:℃,℃,55℃,37℃,25℃,0℃,﹣12℃,﹣50℃,请你为下列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温度。

(1)铁的熔点为__________;

(2)健康成人的体温为__________;

(3)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37℃;(3)25℃。

解析

解:

(1)铁的熔点较高,达到℃;

(2)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3)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是温度在23℃左右,25℃最接近23℃。

13、(2分)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正确答案

汽化,吸收。

解析

解:把酒精擦在身上后,酒精易挥发,即会发生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会从身上吸收热量,这样会降低身上的温度;

14、(2分)蓓蓓同学在探究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的规律时,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甲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在BC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

正确答案

晶体;放热。

解析

解:凝固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如甲图象中有个温度不变的过程;即BC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

而乙图没有一定的凝固点,一边放热、一边降温、一边凝固,故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15、(8分)指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夏天,湿衣服变干: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O℃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_______________;

(3)钢水浇铸成火车轮:_______________;

(4)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冒出的“白气”:_______________;

(5)夏天,吃雪糕解热:_______________;

(6)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_______________;

(7)雾的形成:_______________;

(8)雾凇的形成: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汽化;(2)升华;(3)凝固;(4)液化;(5)熔化;(6)凝华;(7)液化;(8)凝华。

解析

解:

(1)夏天,湿衣服变干:水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中的蒸发;

(2)冬天O℃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冰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3)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4)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5)夏天,吃雪糕解热:冰熔化吸热;

(6)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

(7)雾的形成: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

(8)雾凇的形成: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

16、(3分)水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水资源又是非常宝贵的。请你说出珍惜水资源的一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为新疆“火洲里的坎儿井”,它可以减少输送过程中水分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充分展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正确答案

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的洁具);蒸发;渗漏。

解析

解:水资源同石油一样,日益紧缺,节约水资源势在必行,比如: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的洁具等;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可以减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即减小蒸发;坎儿井也有管道,也减少了水的渗漏。

17、(3分)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这“白气”实际是____________,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____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正确答案

小水珠;低于;液化。

解析

解:水烧开时,壶嘴就会喷出大量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就会液化,形成“白气”,所以这些“白气”是小水珠;壶嘴空气温度高,“白气”处空气温度低,所以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18、(4分)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为小水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正确答案

升华;吸收;液化;凝华。

解析

解: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或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下落形成雨。

三、实验探究题(第19小题16分,第20小题12分,共28分)

19、(1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甲中装置小明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很多,请你帮小明写出两种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图乙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2分)

(4)水沸腾前后的情景如图丙则表示水沸腾的是_________图。(2分)

(5)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丁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2分)

(6)通过这次实验小明知道了水沸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请你帮他写出:(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了。

(2)减小水的质量;用热水进行实验。

(3)b。

(4)A。

(5)

(6)吸热;温度达到沸点。

解析

解:(1)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

(2)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都可以减少水的加热时间。

(3)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c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继续留在液体中。

(4)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A是沸腾时的情景。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景。

(5)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故答案为:

(6)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要沸腾首先要吸热升温达到沸点。

20、(12分每小题3分)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分钟。

正确答案

(1)慢;

(2)秒表;

(3)B;

(4)15。

解析

解:(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3)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B。

(4)由图象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

四、综合能力题(第21小题5分,第22小题4分,23题5分,共14分)

21、(5分)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_。(1分)

(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2分)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

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正确答案

(1)液化;

(2)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

(3)BD。

解析

解:

(1)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杯子液化成的小水珠;

(2)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温度较低,倒入纸杯后,纸杯的温度也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纸杯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纸杯上;

(3)A、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为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为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22、(4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正确答案

(1)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

(2)D。

解析

解: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

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

(2)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作法正确;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作法正确;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作法正确;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作法错误。故选D。

23、(5分)把一支未刻好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是6厘米,将它插入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6厘米,当温度计插入某种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6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此液体的温度是50℃。

解析

解:水银柱6厘米时的温度是0℃,26厘米时的温度是℃.所以1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5℃;

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6厘米﹣6厘米=10厘米,液体的温度=10×5℃=50℃。

特别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6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