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跑步易发ldquo中暑rdqu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跑者的脚步

这也正是跑者

训练体能的最佳时机

然而据有关数据报告显示

比较理想的跑步温度是7-15摄氏度

温度提升至20-25摄氏度时

已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

如果气温上升到30摄氏度以上

极其容易出现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等高危情况

甚至还有死亡率高达70%-80%的热射病

.6.16

6月16日19时左右,沈阳市丁香湖公园,一名40多岁的男子锻炼时突然晕倒在地,脸色发紫。危急时刻,南航公司一名安全员正好路过,赶紧上前对晕倒中年男子实施CPR(心肺复苏),为该男子按照每组30次胸部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方式,不停地做心肺复苏,与此同时,围观的路人也紧急拨打了。

6月17日早,从北陵派出所了解到,这名男子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6.11

6月11日,深圳南山区荷兰花卉小镇一男子晨跑时,突然倒地,持续喘气一段时候后遗憾去世。

.5.5

5月5日上午,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在德阳旌湖边跑步时突然倒地,周围的热心市民尝试,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但令人惋惜的是,该男子最终还是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5.4

5月4日早上8点多,一名跑友在奥森跑步时突然猝倒。随后,现场其他跑友迅速展开抢救,并且用上了AED设备以及心肺复苏术,但依旧没能挽留住这名跑友的生命,十分让人悲痛和惋惜。

频繁传来的不幸消息,我们在痛心的同时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跑步的初衷是为了身体健康,为何却成了“夺命杀手”?跑者在夏天跑步到底要怎样才安全呢?

我们如何判断中暑

并紧急调整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症状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个阶段。

  先兆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解决办法: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轻症中暑: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

 解决办法: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数小时内可恢复。

重症中暑: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重症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常常难以区分,其中以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

体温调节中枢正常:热痉挛、热衰竭

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热射病

  热痉挛: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下活动出汗太多、电解质流失、肌肉疲乏后引起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3分钟。

急救处理:移到阴凉处、缓慢伸展收缩的肌肉使其恢复原来的长度、局部加敷温湿毛巾、补充水分、电解质。

热衰竭:在高温闷热环境下活动出汗太多、水分和电解质不足、导致血管压力调节机制失常、脑部及周边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症状为大量出汗、体温正常或略低、皮肤苍白湿冷、脉搏快而弱、头晕、恶心、呕吐、疲倦、头痛,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急救处理:脱离高温环境、通风处摆放休克体位(头脚稍作抬高)、补充水分、电解质(运动饮料)、严重时需送院。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是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活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完全失常。因体温高热而造成皮肤灼热、多器官衰竭、意识障碍(木僵、昏迷)等。热射病发生率占热症侯群不足1%,但死亡率却高达70%-80%。

急救处理:立即脱离高温环境、摆放休克体位、以毛巾或海绵浸冷水拍拭身体使其降温、补充水和电解质(运动饮料)、医院。禁忌:不要擦拭酒精。酒精会使体温下降,但挥发后使毛细血管收缩、影响体温散热调节。

了解了这些症状后

我们跑步时如何预防中暑保障安全

01躲避高温

面对夏天的骄阳烈日,我们要错其锋芒,尽量避免和它的直面相对。

夏季中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段是早上10点到下午4点,而清晨和傍晚的温度,相对来说更加适宜跑步,比如早上5-8时和晚上6-10时。

早晚跑步建议选择在公园、河边等树木绿植较多的路段,枝繁叶茂的大树不仅可以避免皮肤受到阳光的直射,同时加上河水可以降低河边的温度,从而使跑步环境的温度较低,更适宜跑步。

02及时补水

夏季跑步锻炼时,身体水分消耗增大,需要补充的水分会明显增多。如果身体感觉到了明显的干渴,这就是在向你发出缺水的求救信号。为了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保障自身运动安全,跑步前、中、后都需要进行量小、多次的科学补水。

开跑前2-3小时应当补充毫升左右的水分,运动40分钟到1小时需要强制补水一次,如果遇到天气很热的时候,这个频率还要增加。但若是冰水,先含在口腔中和温度,可避免因温度过低刺激肠胃而造成的腹痛、腹泻甚至溃疡等症状。

如果在运动中出现大量出汗的情况,应在饮水的同时补足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可以适当喝一些运动饮料进行补充。

0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yy/8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