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南京历史上最热的一天看南京人如何

你可能觉得今天就是南京最热的一天,但它显然不是。

年7月13日,南京43℃,这个数字成了近百年来南京最高温度的极值。

那一天跟年夏天有一些相同——

比如在外行走时,连呼吸也只能小口,仿佛猛吸一口这酱香型的热空气,就会灼伤心肺;

比如地面被晒成刺目的白色,连蝉鸣也变得有气无力;

比如只要一会儿功夫,就会汗透衣衫,布料紧绷在皮肤上,脚抬起来时仿佛绑了一块铁,落下时又像踩在棉花里。

但更多的东西是不同的:年的南京人没有冰激凌,没有空调,连电扇都是奢侈品。

来,我们穿越回去。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

1

我叫王七,今年22,南京人,住在鼓楼旁边,家里有三分田,一口井。

这样的家当放在外地,起码能养活一家人。但在南京,只够种点菜。

所以,我只能去当一名黄包车夫,我跑得快,也有力气,南京的大街小巷,更

是熟悉得像是自己家里。

可这一行终究是越来越难做了。

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开始跟我们抢生意,我们争不过他们。

这也没办法,谁让他们人多势众,又借着老乡关系拉帮结派。

何况,他们更穷,也就更狠。

警察厅的警察不管这些,他们对所有的车夫都是一个态度。

历史上的黄包车夫,几乎跟赤贫是同义词

史料:人力车数量自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迅猛增加,据南京警察厅统计,年南京有人力车辆,到年猛增至辆,年达辆,人力车夫有人。由于车多客少,车夫们常常因招揽客人而产生争吵。

2

都说今年特别热,我倒是没有特别感觉。

热点怕什么,对于穷人来说,滴水成冰的冬天才是难熬的。

热了出汗就喝水呗,井水又不要钱。

今早出门时,我就狠灌了一瓢井水,又把瓢底子倒在头上,爽快。

可老娘絮叨了半天,说不能喝凉水。

也是,听说在七家湾拉活的胡家老二就是因为贪凉喝多了井水,才得了绞肠痧,最后也没救过来。

我身体棒,倒不怕生病,可请郎中也得花钱不是。

今天运气好,才出门就拉到一位老爷往新街口去。

他倒不嫌热,黑中山装黑礼帽,我看着都快冒烟了。

我把车子一起,又赶紧放下,把车旁边的蒲扇拿出来递过去,可客人不接,他说,出门前扇了“电扇”。

啥是电扇?看他得意的样子,肯定是好东西。

保存完好的颐和路公馆区

史料1:颐和路公馆区是20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提供给政府官员居住的高级住宅区,也是民国按照《首都计划》实施最大住宅示范区,自年陆续建成处独立式花园住宅,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公馆仍有幢,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

民国时的电风扇

史料2:民国时期的舶来品不少,官员与富户家中大多有全木质结构的缝纫机,有磁石滤芯的净水器,还有风扇、时钟、收音机和榨汁机,甚至还有玻璃材质的、内有液体、一次性使用的小型灭火器。

3

从颐和路到新街口,本来我能找到一百条近路。

可现在不行了,今年以来,警察查的厉害,不光不能随便停车,还得按照规定的路线走。

我只好拖着车,慢慢悠悠跑。

日头太毒了,一会功夫汗衫就湿了,粘嗒嗒得让人难受,鞋子里也是。

可我不能脱,这么毒辣的日头,能把我晒秃噜皮,那又疼又痒得哪受得了。

车上的先生也热,可他一抬手就从手提的箱子里拿出一个玻璃瓶,里面全是黑水。

我问他,这是啥,他说这叫“蝌蝌啃蜡”。

他看我也热得厉害,就往我手心里倒了一点。

呸,一股子药味,真难喝。

民国时候的新街口

史料1: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为避免鼓楼车马往来拥挤,“南京特别市公安局”规定,各类车辆通过鼓楼广场时一律自左向右转行。同时,这一年还规定一切车辆靠左通行。年,南京由于市区街道大多狭窄,首都警察厅首次划定鱼市街、碑亭巷、保泰街等12条窄道为机动车单行线,设置单行线路牌,同时规定车辆通过新街口广场采用“左侧大循环式”。

上个世纪初的可口可乐广告

史料2:可口可乐在年进入中国,并在上海和天津设厂,之后可口可乐找来当时上海滩最著名的电影明星阮玲玉做广告,将阮玲玉代言的可口可乐广告画印在报纸,还以月份牌的形式送给大众,借着阮玲玉的名人效应,可口可乐成功打开中国高端市场。

4

新街口到了,客人下了车,他多给了些钱,说是让我遵循“新生活运动”,要勤洗澡。

嘿,谁说老子不洗澡了,尤其是夏天,井水晒热了,再掺点凉水,一瓢瓢浇下来,不要太爽。就是胰子不敢用得太多。

这会是晌午了,天实在热得厉害。

不去跑活了,回家去,这两天老娘天天煮绿豆汤,虽然汤清得能照出人影,但好歹撒了洋白糖,又放在井水里镇着,喝一口解渴又凉快。

吃完饭还得去找郭先生韶韶,这个老学究,愣说从报纸上看到辽宁营口有条龙掉下来了。

那不是鬼扯吗,真要有龙,还能让写报纸的看见?

新生活运动手册图解

史料1: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指年至年在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新运以”礼义廉耻“重要思想为主,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

有关“营口坠龙”事件的报道

史料2:在《营口市志》第一卷中记述:“年,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当时的《盛京时报》派人采访,也称之为“龙”、“天降龙”、“营川坠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但后世有学者认为,所谓的龙骨,是鲸鱼骨头被拼错了。

5

过晌午了,也该再出去了。这次到得了一个长途。

客人是位年轻教书先生,他说他在的是所新学校,叫琅琊路小学。我头次听说。

先生说是想去城墙看看,还非得去新民门,说要去看看那个“新建成的牌坊”。

新民门是哪个门,我这个老南京,居然从来没听说过。

还好这位先生认路,我跑到了钟阜门和金川门中间,才找到了这个新民门。

嗬,这门是才修的啊,那上面的洋灰还发白呢。

史料1: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创建于年,年起为江苏省实验小学。现在是南京最好的几所小学之一。

新民门旧址

史料2:新民门,为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钟阜门、金川门之间,现新民路西端的护城河西侧,是南京仅存的牌坊式城门。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城墙打开豁口,因资金不足城门未建。夏建成城门,同时填土铺设护城河中的一段路,为保持河水流通,又修建了一座桥面长度约六米,跨度约四米的单孔水泥桥。

6

这里可够远的,找路又花了时间,我看先生也没回去的意思,就告了一声罪先走了。

这眼瞅着天就黑了,在外面游荡会被警察抓走。

等我到家时,天都快黑了。

这一天热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这都硬了;毛巾手把子也浆得跟石头一样了;还有点头昏眼花,莫不是中暑了吧,回头摘菜地里的两根黄瓜去找刘郎中看看,得弄点仁丹丸吃吃。不行就去刮个痧。

眼瞅着太阳下山了,回家吃了饭就把竹床搬出来。今晚还睡外面。

老娘这会应该把席子抹好了吧。

晚上弄块井水西瓜,再往席子上一躺,舒服。

路灯底下地下没准还有下象棋的,能过去看看,也能去吹吹牛。

蚊子应该不少,可咱皮糙肉厚的怕啥。

闭上眼,又是一天过去了。

除了把人热得跟狗一样,这一天还算平常。

竹床消夏的传统在南京持续了很多年

习俗:老南京夏天乘凉睡觉都离不了竹床、席子,可席子得打理,每天傍晚,南京人会烧一锅子开水,再兑点凉水,然后用专门的席子布泡水擦席子。这抹席子还有个讲究,叫“竖擦去汗疤,横擦像图画”,说的是只有顺着席子的纹路竖抹,才能把席子缝隙里的汗渍和老垢清除干净,横抹或鬼画符,那效果就打折一大截子。蒲扇与竹席是老南京人度过夏天的两大法宝,要是能用井水冰镇块西瓜就更美了。

史料:据记载,近百年来南京出现的日最高气温的极值43℃,就出现在年的7月13日,那天刚好处于小暑节气。这看似平常的一天,因为热,被记录进了历史。

赞赏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skangd.com/zszl/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