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当中最热的
三伏天已经开始了!
入伏首日
山东多地已“飘红”
济南“高新-女子监狱”站点,出现40.4℃高温!
虽然全省人民大都在忍受高温炙烤
我省沿海地区的气温却比较低,
成山头、石岛、崂山、青岛等站点
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下,
成山头的最高气温只有23℃!
而全省最凉快的地方在泰山顶上
泰山的最高气温只有21℃!
真是羡慕~羡慕~~羡慕啊~~~
羡慕归羡慕
还是得面对现实
你那的天气情况如何,请往下看
↓↓↓
今天下午15时30分,
济南市气象局继续发布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明天白天我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部分区域站可达39℃。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高。
天气预报显示
14日白天济南有雷阵雨,
最高温34℃,
但因为相对湿度比较高
感觉会更闷热,比37℃时还难受。
以下是济南的具体天气情况:
今夜到明天白天晴间多云,南风3~4级,阵风6级,明晨最低气温济阳、商河、平阴27℃左右,市区及其它县区29℃,最高气温37℃左右。高温中暑气象等级炎热,易发生中暑。
明天夜间到14日阴转雷阵雨,南风3~4级,雷雨时阵风7~8级,最低气温24℃,最高气温34℃左右。
全省来看,
今天下午17时
山东省气象台继续发布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明天白天的最高气温,德州、滨州、东营、济南、淄博五市在37℃左右,其他内陆地区34~36℃,沿海地区31℃左右。
以下是全省天气预报: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鲁南和半岛地区天气多云间阴有雷雨,其他地区天气晴间多云。南风4级阵风5~6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
13日夜间到14日白天,鲁南和半岛地区天气多云转阴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并伴有雷电,其他地区天气多云间阴有雷雨。南风3~4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
最高气温:鲁西北和鲁中的北部地区35℃左右,其他内陆地区33℃左右,沿海地区30℃左右。
14日夜间到15日白天,鲁南和半岛南部地区天气阴有中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并伴有雷电,其他地区天气阴有雷雨。南风3~4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
最高气温:鲁西北和鲁中的北部地区34℃左右,其他内陆地区32℃左右,沿海地区29℃左右。
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另一方面,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据医院急诊室大夫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所以大家要额外注意,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1、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西洋参是夏天最好的补气药之一,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2、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挺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冷粥不冰,过伏天”
夏天不宜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具体做法:
1、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15分钟后,捞出山楂;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致室温食用。
3、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4、不要对着空调吹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7、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山东商报新媒体记者王新超
综合健康圈、央视财经
山东商报新媒体编辑张同霞
点击此处,一秒免费订阅山东商报官微
领导说了!
你点山东商报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