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您准备好了吗?
自上周入伏以来,常州的天气就像开了挂,没有最热,只有更热。当温度超过32℃、湿度超过70%时,就需要预防中暑了。为此,这期的聊健康,蒋医生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如何防中暑。
高温天躲在市内就“安全”?
很多人认为,天气太热时,待在家里就不容易中暑,事实上根据有关数字,半数中暑是发生在室内的。
?空气不流通
室内相较于室外湿度高,一旦空气不流通,那汗液就很难蒸发,不利于身体温度的调节。尤其是老人,他们的发汗机能退化,在室内更容易中暑。
?空调温度低
长时间待在空调温度低于26℃的房间,这会降低人体对高温的自然耐受度,出门时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反而会更容易中暑。
突然走出空调房并长时间待在高温的室外,可能会出现胸闷、腹胀、发热、口渴、恶心、呕吐等中暑症状。
从炎热的户外回到空调温度太低的室内,如果会出现怕热、发热、腹痛吐泻、无汗、胸闷、舌苔白腻等症状。这也是一种中暑表现,中医称为“阴暑)。
容易中暑的几类人
炎炎夏天有几类人更容易中暑,需要格外当心:
①饮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而喝饮料并不能防止中暑,还容易导致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不易散发,使中暑的几率增高,尤其是大汗状态下突然灌入饮料或洗冷水澡的人。
②流汗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流汗少的人,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③慢性病病人
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病人,这类人要比常人中暑危险系数高很多,应当多补水。
④老年人和体弱的人
这类人本身身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弱,出汗少,身体不易散热,容易引发中暑。
⑤有腹泻症状的人
腹泻会使人身水分大量流失导致缺水,进而引发中暑。
⑥睡眠少的人
习惯熬夜或睡眠少的人,会导致心肺功能比较弱,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⑦肥胖的人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⑧剧烈运动后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热量的产生,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的热量比一般人多,是非常容易引发中暑的人群。
⑨心气高好生的人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不同中暑程度的救治
大热天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就要当心是中暑,通过症状,可判断中暑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救治措施。
?先兆
高温时,出现大量出汗、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说明身体已经脱水。此时必须赶紧多喝水,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一般症状可自行消除。
有恶心呕吐症状,可口服藿香正气水5-10毫升,或按说明书服用十滴水。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中都含有酒精,服用后不宜开车,且这两种药物都不宜和头孢同时服用。
闷热不适、头痛头晕,可在前额或太阳穴上涂抹风油精、清凉油,但孕妇和婴儿不宜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体弱多病、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现先兆中暑,在吃完药、补充足够的水分后,半小时症状仍没有缓解,医院就诊。
?轻度
除了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还出现体温超过38.5℃,心跳增快,就已经是轻度中暑了。此时再用休息、喝水的方法,每那么容易恢复,医院治疗。
?重度
重度中暑时,整个身体机能都会出现问题,一般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甚至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引起猝死,此时应立刻拨打,同时帮助中暑快速降温。
首先,将中暑者移到荫凉处,脱掉外衣,然后向其全身洒水,或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同时打开空调或用电风扇降温,身体若被吹干,要继续喷水,反复进行,尽量将体温降至38.5℃以下。
如果中暑者没有昏迷,可适当补充水分,如果出现呕吐现象,要让患者侧卧,避免呕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预防中暑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了解一些防中暑的知识,都有助于预防中暑。
?注意室内通风
不通风、室内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室内中暑”。因此,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并适当使用电风扇或扇子,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以免出门时难以适应。
?不可“牛饮”
天热口渴会让人不由得大口灌水喝,但这样会使水分在体内短时间积累,不利于吸收,导致中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少量多次补水。千万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毫升)。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小时再继续补充。
¤感觉很热时,不要喝凉水,否则会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血管收缩,因此喝温水较好。
¤除了适量喝水,还要补充电解质,比如淡盐水。如果想喝功能性饮料,建议看看配料表,选择含糖量较少的。
?不长时间戴帽子
夏季戴帽子容易出汗,帽子下形成的小环境,令头部温度提高,引发中暑。建议不定时摘下帽子,即使擦干汗水,给头部通风散热。
?剧烈运动后不急着冲凉
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时,不少人会立即洗个凉水澡,或者直接躲进空调温度开得特别低的室内,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正确的做法是,先休息15-30分钟,等体温恢复、汗液干透或微微出汗时再洗澡。
?黄昏雨后不急着出门
不要以为只有白天高温才会中暑,即使凉爽的黄昏时分,如果湿度高,同样存在中暑风险,尤其是刚下过一场雨后。此时,建议少在户外活动。
炎炎夏日,希望您及您的家人,都能安全度夏哦!
蒋医生聊健康往期:
1.柳絮的危害与防治
2.正确监测血糖
3.孕期产前B超检查的那些事
WujP订阅号,因你而精彩!
做人要仰望天空,做事要脚踏实地,最重要的是懂得“谦逊”。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