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医生刘永新
刘永新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锦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病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毕业后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尤其擅长外耳道炎、中耳炎、耳聋及耳石症等耳源性眩晕疾病的诊治。你是不是总习惯性地用棉签掏耳朵?
洗完澡了掏一掏
耳朵痒了掏一掏
可是,你知道吗?
经常掏耳朵会耳道感染的!
今天,小编特别邀请锦州医大附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病区刘永新医生为大家讲解耳屎相关科普知识。一起了解一下吧~先了解一下外耳道和耳屎外耳道的构造和耳屎的产生外耳道是指从耳朵洞口到里面鼓膜的这段通道,也就是我们平时掏耳朵的“主战场”。外耳道长约2.5—3.5cm,成S形,外三分之一为软骨部,内三分之一为骨部,表面覆盖薄层上皮和少许皮下组织。外三分之一软骨部含有毛囊,可见耳毛,还含有皮脂腺、耵聍腺,分泌皮脂和分泌物,即“耳屎”。
外耳道可能得哪些疾病?易患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外耳道湿疹、外耳道肿物。
“耳屎”是什么?需要处理吗?耳屎学名为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黏稠液体。多数人的耵聍是片状干燥的,有粘附灰尘、抗菌抗霉,保持外耳道清洁的作用,还有保护鼓膜免受外力和噪音伤害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耵聍会在吃饭咀嚼时、打哈欠时、甚至睡觉时,随着下颌的运动,自动被排出。所以如果耳朵不痛、不痒、不影响听力的情况下,耳屎是没有必要人工清除的。而且它还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掏耳朵是种好习惯吗?什么时候需要掏耳朵?有些人的耵聍是黏稠且油性的,专业术语称之为“油性耵聍”,容易堵塞外耳道,往往有家族史。个别人(如青年男性)因为耵聍腺分泌旺盛,耳屎形成黑褐色的坚硬团块,可能会堵塞外耳道,导致耳闷、听力下降等不适感,甚至疼痛,我们称为盯聍栓塞,需要清理耳屎。
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应注意以下情况:对于不会说话或不善于、不愿意表达的小宝宝,可能表现为对声音不是很敏感,尤其是对柔和的声音;总是揉耳朵或者揪耳朵,又哭又闹;从耳朵里掉出一些跟平时不一样的耳屎。对于会说话的、会表达的大宝宝,孩子会说耳朵堵,总是用手抠;突然一边或者两边耳朵听不清,过一会儿又恢复了,这种情况会不停反复;总会说自己耳朵疼。医院检查。耳屎与其他疾病的关系:耳屎实际上是自身异物,可能刺激外耳道产生咳嗽、炎症疼痛、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很多人很担心耳屎是否能引起中耳炎等严重情况,也很困惑耳部出现的症状是否与它有关?01痒:首先说耳屎能引起耳道瘙痒不适,但一般擦拭后都会很快好转,如果频繁或持续瘙痒,多半与耳屎无关,可能是合并有外耳道湿疹,需要外用抗湿疹药物,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辛辣和易过敏的食物。02耳道流水:如果发现耳道流水,擦拭后发现是黄色的清水,还可能与外耳道湿疹有关,如果是粘性的、灰白色、脏黄色、黑色的,就要引起注意,可能是感染了,医院就医,清理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引起中耳的进一步损害。03听力问题:耵聍对听力影响其实并不大,不必特别担心。但是对老年人,尤其是本身就有老年性聋的患者,听力还是受影响较大,需要及时清理,也是为了佩戴助听器方便。如果患者听力下降很明显,那需要注意是否是外耳道胆脂瘤,破坏鼓膜,影响中耳了,尤其是合并疼痛的患者。怎么掏耳朵?头脑中一定形成概念:不必看到耳屎就掏,因为耳屎是好东西。如果出现上面我说的情况,清理耳屎首选是医生,医院,最好找眼神好的、手轻的人,尽量不要自己掏耳朵。器械尽量选用专用工具和细小的棉签。掏耳屎时一定要远离外人,尤其是孩子,避免误伤耳道、甚至鼓膜。如果不成功要及时就医。我们取耵聍,较小或呈片状用耳镊取出,耵聍钩取出耵聍团块。若大而硬难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氢钠或1~3%酚甘油,每日滴耳,待软化后可用上述器械取出、吸引器吸出或用冲洗法清除。已有外耳道炎者,应先控制炎症,再取耵聍。所以我的建议是儿童不必要清理耵聍,因为它对听力影响很小,而且过程比较麻烦和痛苦,可以等大些配合好了再处理。成人没有症状不必清理,清理时注意勿损伤鼓膜,同时注意鉴别外耳道胆脂瘤。掏耳朵时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如何处理?自觉有肿物,感觉两边不对称。大可不必担心,主要是双侧外耳道本身就不对称,自己左右手感觉不一样造成的,医院就诊。
掏完后更堵。可能是把耵聍推到里面去了,医院取出。
有水,甚至有血。一般情况下是由于掏耳方法不正确造成,可停止掏耳、观察,如果出现疼痛加重,医院就诊。
总之,儿童和成人不需要特意掏耳屎,如果出现听力下降,或者为了进一步行中耳检查或者听力检查,需要取出耵聍。尤其儿童,很可能不会表达,表现为反复抓耳,需要注意观察。尽量不要自行掏耳、自行用药。“掏耳朵”是个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纠正,但是为了预防耳道损伤,要极力克制,改变坏习惯。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请准时锁定9月26日
我们与锦州新闻广播电台合作的《幸福花园健康帮》节目,现场将邀请锦州医大附一院刘永新做客直播间,为您解答相关问题,并且听众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