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玩笑热出病来真有生命危险,家里

西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4292725.html

“人在长沙,刚下飞机,请问这是火焰山吗?”尽管没到三伏,多地已经开启“炙烤”模式,杭州的非洲狮被热成狗,长沙的共享单车座椅更是高达77℃。随着极端高温天气出现,一种“热”出来的病也引发人们注意。近日全国多地多人确诊热射病,甚至已有死亡病例。热射病是什么?和中暑有何区别?哪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多地多人确诊热射病,已有人死亡

近日,热过了吐鲁番的四川省多人中招热射病。据媒体报道,医院一天之内收治3例热射病患者,其中一位病情严重的患者,发病后数小时就发生了多脏器衰竭、消化道等全身多部位出血等危急情况,医院后很快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虽经过全力抢救,最终仍因病情危重不幸去世。3名患者中年龄最大的60余岁,最年轻的只有20多岁,热射病不挑年龄。

医院了解到,近日连续有中暑患者送医,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已有死亡病例。“这两天急诊收治了10多例中暑患者,包括一名严重的热射病患者。”浙江大学医院急诊科医生表示,这名热射病男性患者56岁,10日在工地户外作业时出现头晕、呕吐等,送医时体温41℃,意识不清,经治疗正慢慢好转,但因肾功能受损仍住院治疗。

记者从浙江大医院了解到,该院急诊近日每天接到热射病患者,就诊者中的年轻人多为劳力型热射病,老人为非劳力的经典型热射病,不及时治疗后果都很严重。此前,还有装修工人在闷热的室内工作4小时后确诊,跑步爱好者在西湖边晨跑后确诊的情况。

高温之下,热射病和中暑有何区别?

高温“炙烤”之下,热射病和中暑频发,热射病本质就是中暑吗?其实,热射病是因为持续高温,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身体器官受损的病症,是中暑最为严重的情况之一。但绝不能等同于一般中暑,因为热射病的死亡率很高,据统计,患者死亡率高达50%。

热射病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随着温度攀升,会表现由轻到重的不同症状。《人民日报》报道,当气温达到38℃,人体的多个脏器将参与降温活动。长时间处于这一状态下,肺部会急促“喘息”热气,心跳加快,输出比平时多60%的血液至体表。

当温度达到39℃,这时人体汗腺濒临衰竭,身体内部的体液、盐和血容量减少,身体会出现脱水症状,很容易出现心脏病猝发的危险。

如果体温上升到40°C以上,就会对大脑和其他主要器官造成损害,头晕眼花,甚至丧失意识。此时就需要将患者移至阴凉处降温,严重者则需立即送医救治。

经典型热射病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哪三类人群更需要小心?

对大多数躲在空调房里的人来说,高温天气和热射病好像没有那么可怕,但其实高温带来的危险就隐藏在我们身边。7月12日,丁香医生发布文章《40度的超高温很要命,家里这3类人千万小心!》,介绍了高温之下身体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

高危人群一: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是极端高温天气下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脆弱人群。一方面,很多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较多基础疾病,他们的身体内部的心血管系统本身就比较脆弱;另外,老年人的血管内容量和心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老年人患体温调节障碍的风险就更大了。

尤其是许多老年人舍不得开空调,或是觉得空调对身体有害,更容易被高温伤害。6月27日,浙江杭州78岁的金大妈突然晕倒在家,就医时体温高达40.2℃,医生称,金大妈属于经典型热射病,高温、高湿、无风天气造成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等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年纪大散热能力差就很容易中暑。据悉,金大妈平时不怎么开空调电扇。

高危人群二:婴幼儿群体

在夏天,去医院看急诊的儿童会明显增多。小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够完善,他们身体上的「空调」——皮肤汗腺功能相对不足,所以对外界环境及温度等变化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生中暑或类似疾病。在高温环境下,0~4岁年龄段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病风险最大;10~14岁儿童对心脑血管疾病存在明显影响。如果家里有孩子,在高温天气尽量别处于暴晒的地方,待在凉爽处。

高危人群三:室外工作者

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户外工作者、重体力劳动者,也是热射病高危人群。他们可能是穿着防护服的大白、可能是在马路上穿梭的快递员或外卖员、也可能是顶着烈日搬砖的建筑工人。以防疫人员为例,在动辄超过40度的高温天气中,他们裹在厚厚的防护服下,里面的温度可能超过60度,中暑风险更高。

除了以上人群需注意日常防暑降温,车内环境也值得注意。车辆在阳光下长期暴晒,温度可达60多摄氏度甚至更高,人在密闭的车内还可能会出现缺氧,导致昏迷窒息。消防员表示,由于大部分汽车喇叭在熄火断电情况下依旧可被按响,被困车内人员可按喇叭求助。

极端高温下,注意避暑乘凉,打开空调和风扇,真的能“救命”。

潇湘晨报综合报道编辑贺宇帆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11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