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得冻死,凉到中暑玩坏了人体的温度感,分

惊闻北方的同学已经陆续停暖气了,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直面倒春寒的勇气。或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南方同学内心对自己抗冻天赋的自豪感才能超越对北方暖气的嫉妒心:没了暖气你们还有什么可豪横的。北方各地供暖期,你家的暖气是什么时候停的?玩笑话不宜多说,今天趁着这个话题给大家讲一讲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事情,你的理智与身体的感受在是冷是热这个问题上经常打架,有的时候甚至会酿成大祸。不管你爱不爱喝酒,大概率都听过“喝酒暖身”的说法。几杯小酒下肚,微醺的脸庞甚至有些发烫,身上的寒意荡然无存。但这一切都是假的,是酒精加的特效!或许你认为这不就是一个无伤大雅的误解,可是接下来我会告诉你就是这种暖身的错觉直接害死了无数人。面色红润,赤膊上阵在“大伏特加国”的首都莫斯科,每年可能会有数百人被冻死在街头。如果你就站在冻死的尸体面前,你很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死去的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实际上连本地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很少会施以援手。可实际上这些死在街头的人大部分是有正经工作和家庭的人,问题就出在喝酒上。死者通常是壮年男性,夜晚外出与朋友聚餐畅饮,自恃身体强壮独自回家,结果为东欧失衡的男女比例做出了悲壮的贡献。这种情况在20年前非常普遍,据报道年全年有人冻死在莫斯科的街头,其中有74%被认为与伏特加有关,这可是发生在一个国家的首都。有一些未经求证的说法,认为每年大量冻死的人,提供了充足的医学用尸源,为俄国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做出了一定贡献。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冻死与酒精的关系。其实破坏我们身体温度感受的并非乙醇(酒精)本身,而是乙醇在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简单来说有两步关键反应:乙醇经乙醇脱氢酶代谢转化为乙醛,乙醛又经过乙醛脱氢酶最终变成乙酸。其中乙醛对人体的影响最显著,能导致心跳加速,毛细血管扩张,也就是常见的喝酒后脸红的根本原因。在乙醛的作用下,人体散热速度大幅提高,但体表温度的升高却给人带来“我很热”的错觉,即便是在大冬天,喝到兴头上也会袒胸露腹。再加上醉酒者平衡感变差,独自走在街头一旦跌倒会发生什么?别问,问就是“黑哥一笑,生死难料”。另外,寒冷还会再给将死的硬汉最后致命一击——反常脱衣。经过多年的实践,对冻死案例身经百战的法医们已经发现,相当一部分死者在冻死之前都会脱下身上的衣服,有的甚至仅剩内衣裤。原因是寒冷麻痹了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人体对寒冷产生热感幻觉。在酒精和反常脱衣的双重作用下,就算是俄国钢铁硬汉最后也会变成钢铁冰凉。一名被冻死的91岁老人,死前还试图脱裤子其实醉酒冻死的案件在中国也并不少见,前面提到了乙醛是破坏人体温度感觉的元凶,而东亚人大概有50%的人因为乙醛脱氢酶基因发生了突变,是无法快速代谢乙醛的,这些人喝酒后体内的乙醛的堆积量是无突变群体的6-20倍,更容易脸红。因此,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冬季高寒地区,酒后冻死的案件也并不罕见。可别以为只有高纬度寒冷地区才会有这种案例,南方照样有发生,在这件事上酒的威力绝对要比你想象的大。年,《广东公安科技》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醉酒后冻死的法医学检验文章,文章中的案例发生在年12月,年仅21岁的江姓女子与朋友参加生日晚宴,期间喝下轩尼诗酒二斤多,散会后被一男性朋友送至她住所附近的路边,结果次日8时江某被人发现已死亡。死亡现场照片,外套在距尸体2米处江某倒在路面一处水泊内,外套已脱下,身上穿着的蓝黑色毛裤也已脱至臀部以下,是典型的反常脱衣现象。注意,江某冻死当天,当地最低气温为5°C,有风且下雨,可见醉酒冻死并非一定要发生在寒冷地区。总之喝酒就是玩弄我们身体温度感觉的最常见手段,让人“热得冻死”。俄罗斯街头醉汉我们不妨接着酒精这一点继续讲,酒精这玩意喝下肚感觉发热,但是涂在皮肤上又很冰凉,所以到夏天酒精仍然是居家出行的必备生活用品。或许你并没有直接使用酒精,但是可别忘了各类花露水、驱蚊液,它们的主要成分可都是酒精。酒精涂抹在皮肤表面,挥发过程中大量吸热,确实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清凉感。不过,这些日化用品的清凉感其实更多是来自今天的第二个大Boss——薄荷,严格来说应该是提取自薄荷的薄荷醇(也叫薄荷脑)。薄荷醇本来是薄荷数百万年如一日苦心研发出来的驱虫剂,为的是保护自身不被昆虫啃食的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和咖啡因、樟脑、柠檬桉油是一类。不过人类发现了它的新用途,于是就成了业界劳模,清凉了全世界。薄荷醇欺骗我们身体温度感受的方法跟酒精就完全不是一个路子了。人体对温度的感受主要由皮肤下的感受器来决定,这些感受器拥有一种受体蛋白TRPM8,正常情况下,TRPM8只有受到冷刺激时才会允许离子通过,此时钠离子或钙离子进入神经元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我们的身体也就感觉到了冷。而薄荷醇则有能力在非寒冷环境下让这个TRPM8离子通道大门常打开,不断地“洗脑”你的身体:“你很冷,你很冷,你真的很冷!”如果薄荷加冰,没有法力无边,只有冰封刺骨。体会过冬天用薄荷牙膏冷水刷牙的和夏天用清凉沐浴露洗冷水澡的,应该有话要说吧?黑哥挑战“深寒”沐浴露,“枪缩蛋软”的滋味唯有薄荷卫生巾的“阴风阵阵”能与之一战,来源YouTubeTGFbro频道因为薄荷醇这种高超的欺骗能力,在加上它本身具有较强挥发性的特性,就成了一代通鼻神器。狠狠吸一口,身体以为吸入了寒冷空气,立马下令收缩鼻黏膜,于是瞬间通畅。当然我们更爱把薄荷醇涂抹在一切瘙痒的部位,两股痒痒例外!一方面清凉的感觉可转移注意力,另一方面薄荷醇对组胺诱导的人体皮肤瘙痒(蚊虫叮咬就属于这类)的确有抑制作用。那么我不痒也不痛,能不能靠薄荷清凉一夏?实质上这个问题我国广大无空调可吹的宿舍穷苦学生们早就尝试过这种骚操作了,三天用完一支清凉花露水都算正常操作。“中国神水”乃男女宿舍必备佳品,来源摄客微刊(梁嘉濠)花露水和清凉油的体验还有细微的不同,花露水因为含有酒精可以快速进入状态,而清凉油刚开始可能还会有更热的体验,但两者最终都可以让一个人在35°C高温下发神经般地冷到颤抖。然而,这种自欺欺人的解暑行为其实很危险,分分钟让人“凉到中暑”。年《新民晚报》就报道了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中暑晕倒可大可小,可能会危及生命张某刚搬入一套一楼的新房,小区绿化很好,就是一到夏天蚊虫太多。而张某又患有慢性咽炎,蚊香让她的嗓子不舒服,于是就寄希望于花露水。连续使用了几天下来,张某发现花露水的效果不错,而且身上很凉快,一举两得。某日她洗完澡后,像往常一样全身涂满了花露水,之后躺在床上看电视。后来在起身去卫生间时,两眼一黑,险些摔倒,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断,认为张某是因中暑而晕倒。貌似有些离奇,但也很好理解。花露水中酒精带来的凉爽是短暂的,而薄荷醇带来的清凉又是虚假,信了邪的身体认为“我现在很冷”,于是皮肤毛孔收缩,停止排汗,可实际上身体的产热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热量无法散发,核心温度升高也就导致了中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薄荷虽好,但虚假的凉意背后暗藏危险,有条件的还是抱抱大冬瓜吧。不管是前面讲到的“热得冻死”还是“凉到中暑”,本质其实都一样,就是我们自己或主动或被动地玩弄了我们身体,破坏了它对温度的正常感受。我们身体的各种机制都是为了能更好地活着,既然你不愿接受“你妈觉得你冷”的建议,就别搞什么骚操作再干扰身体感受真实的环境,否则就真的是“棺材一抬,世间白来”。杨洁.莫斯科人与酒[J].世界知识,(08):23.刘圣兵,周炜,林峰.酒后于野外冻死1例[J].法医学杂志,(01):47-48.孙树毅,金英,孙勇,苑增贤.冻死及低温下反常的脱衣现象5例[J].法医学杂志,(01):48-49.刘新胜,李文超,袁自闯.珠三角地区醉酒后冻死案的法医学检验[J].广东公安科技,,21(04):26-29.张书韬.25例冻死案例法医学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32(01):77-78.熊成成,陈艳芬.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M8的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7(03):-.林月彬,王晖,梁庆,陈垦.薄荷醇止痒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7(07):-.浑身涂满花露水竟然中暑了.新民网,-08-17.RobynDixon.Moscow’sCasualtiesofWinter.LosAngelesTimes,MARCH16,AM.SarahKarus.InRussianCities,Long,IcyWintersAreSilentKillers.TheWashingtonPost.January13,.Редакция"Правмира".Есличеловеклежитнаулицевмороз—чтоделать?Правмир,6ФЕВРАЛЯ,.MattSoniak.WhyDoesMintMakeYourMouthFeelCold?MentalFloss,APRIL19,.GrantCurrin.WhyDoesMintMakeYourMouthFeelCool?LiveScience,July27,.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5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