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无论男女,都要以坐月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什么是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感,多因内虚外寒导致。包括一些由于阳气不足,正气亏虚、虚寒型疼痛和一切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或者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冬病主要有肺类疾病、骨科疾病、脾胃类疾病等。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

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三伏时节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所以,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间。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黄帝内经》

外面阳热,体内阴寒,“夏天天气很热,其实在阴阳学上叫做阴,所以阴气很多。那么我们人的阳气碰到夏天这个气候的阴气,就会容易烦躁,容易发脾气。这个时候精神容易破坏,使人有煎熬昏厥的感觉。夏天阴火,外面热得不得了,肠胃反而是寒的,所以夏天胃口不好。”

“寒气聚集在后背、大腿、膀胱经,身体脏腑能量强,就能把寒气顶出来,如果里面也是一团寒冰,挡不住,就会越来越寒。”

“夏天的湿毒主要分风湿、寒湿、暑湿、痰湿几种,体内无湿气血就自然运行,正气存内,诸邪难入侵。”

养生重在祛湿扶阳??

湿气是各种各样病症源头。也是病毒入侵的温床。遇寒为湿寒,遇热为湿热,遇风为风湿,还有暑湿、痰湿~~

一级在皮肤(皮肤炎症)

二级在肌肉(酸、困、累、乏)

三级在骨骼(肩周、颈椎、膝关节)

四级在脏腑(妇科、脾胃)

五级在细胞(肿瘤)

天上“太阳”,地上“艾草”,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由肌表透达,和脏腑相互联络,具回阳,理气血,逐寒湿,消肿散结等药理作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有必要灸之。

《孟子·离娄下》中记载:“七年治病求三年之艾”!

冬病夏调养生首选!

渗透皮下6---7毫米,艾灸40分钟左右可杀死癌细胞,提升免疫力%,补充阳气50%,扶阳固本,温养经络,祛湿散寒,调和气血,消痛化淤,延缓衰老,排湿气,排寒气,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

除了艾灸祛湿散寒,夏季防寒比防暑更重要!

“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要避免以下这些事情而导致寒气入体:

1、受凉,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等;

2、从饮食中来,主要是进食冰凉的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

养生你可以这么做:

热敷肚脐:女性、老人及儿童,平时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在四十摄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时后取下,每天坚持敷,辅助身体排汗散热,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热水浴:如果用冷水洗澡,会使皮肤毛细血管变细,反而跟让人觉着热。而洗热水澡,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消除人体疲劳。或用热水泡脚,也可使全身毛孔张开,有利于散热。

热水泡脚:在夏季,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促进排汗,增强汗腺功能,提高耐热力。建议每晚临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也可加入姜油助力祛湿散寒,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15~20分钟,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无论男女,都要以坐月子的态度来养生!

分享美、传播美、与美丽健康同行!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6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