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的危险有目共睹,但是比酒驾更害人的是深深隐藏起来的“药驾”。
什么是药驾?
顾名思义,“药驾”,就是因为吃了某些药物开车,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危险驾驶行为。
目前法规并没有“药驾”的明确界定,针对“药驾”的相关法规也属空白。而“药驾”的案例却在逐年增加,如在高速上因吃了重感冒药物的司机神情恍惚地“曲线”危险行驶的案例,还有因连续服药而出现迷糊状态,驾车时与别车相撞造成重伤的案例等等。
哪些药物会引起药驾?
目前国内对哪些药品会影响驾驶安全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列出了7类在服用后可能会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车。这7大类药品包括:
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
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
止痛类药物
兴奋剂
治疗癫痫的药物
抗高血压药物
降血糖药物
这些药物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视物模糊
如果开车时视力受损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下列药物均可引发视力降低、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症状,开车前应谨慎服用。
·嗜睡
许多药物中含有中枢抑制类成分,从而使驾驶人员产生嗜睡、困倦、疲乏等症状。例如:
因此,服用此类药后应尽量避免开车,或改选替代药物。
·眩晕或幻觉
驾驶车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神集中,如果服药后出现眩晕或幻觉,势必会影响驾车安全。具有此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定向力出现障碍
定向力是指人对时间、地点(或方位)及人物的判断能力,这也是驾车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当驾驶员定向力出现障碍时,极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故应引起重视。
·多尿或多汗
多尿、多汗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驾车员的情绪及注意力,对驾车安全造成威胁。
如何避免药驾
“药驾”可不是闹着玩的,每一位司机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就医时,主动表明需要开车,尽量选择无影响的药物
·仔细阅读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