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如何给宝宝穿衣

在冬季到来的日子里,不妨记住“六字真言”——摸、添、头、棉、足、吃,它们会教你正确给孩子保暖。

"摸”背别摸手

有些老人或家长,一摸孩子的手心,发现发热,就觉得是不是穿多了,发现冰凉,就以为肯定是穿少了,这都是不正确的,尤其是老年人与孩子的代谢速度有着显著差异,用自己对冷热的判断标准来给孩子着装,明显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办法是摸孩子的锁骨,如果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穿得刚刚好;还可以摸摸孩子的后背,如果后背有汗,说明衣服穿太多了,应及时减衣。

“添”衣看室温

如果室内有空调或暖气,室温能保持在25℃左右,孩子只要穿薄薄的棉衣,内穿一件细软的薄棉衬衣即可,不必再添加毛衣了;如果家中没有取暖设备,室温比较低,可以给孩子多加一件棉背心或者毛背心,这样可以保护孩子前胸、后背不受风着凉,还有利于孩子活动方便。

“头”部别捂着

孩子的保暖以腹部、腰部和足部为重点,头部相对来说并不需要捂得太多。在寒冷的北方,不少爸爸妈妈都习惯给孩子戴上口罩或者用围巾护住口鼻,以为这样孩子的小脸就不会冻着了。

其实,经常这样做会降低孩子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使孩子缺乏对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围巾多是纤维制品,如果用它来捂住口鼻,会使纤维吸入孩子体内,可能诱发过敏体质的孩子发生哮喘症,有时候还会因围巾厚,堵住孩子的口鼻而影响到孩子正常的肺部换气。

“棉”字最保暖

有的妈妈认为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不注意孩子的内衣。其实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内温度的丢失,使孩子不容易受凉生病。而不穿贴身内衣的孩子则体表热量丢失得多,身体摸上去总是冰冰凉凉的,很容易感冒。许多爸爸妈妈认为只有厚厚的羽绒服才是最保暖的,其实不然,小棉服中膨松的棉花可以吸收很多空气形成保护层,不易让冷空气入侵,有着很好的保暖作用。厚羽绒服没有更多的吸收容纳暖空气的空间,挡风还可以,御寒保暖就比小棉服差多了。

“足”部很重要

孩子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冬天为孩子保暖,让孩子的脚部感觉温暖非常关键。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不吸汗的话,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会挤掉袜子纤维中的空气,由于少了空气这种极好的隔热体,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孩子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因此要给孩子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

另外,如果鞋子太大,孩子走起路来不跟脚,脚上的热量就容易很快散失;反之鞋子太小,和袜子挤压结实,影响了鞋内静止空气的储存量,也不能很好保暖。最好的选择是,鞋子的大小要以孩子鞋子稍稍宽松一些为宜,质地也以透气又吸汗的全棉为最好。孩子穿起来大小合适,舒适柔软,鞋子里能够储留合适的空气,从而使孩子的小脚更加温暖。在天寒地冻的北方,为孩子选择鞋时,还要注意鞋底的防滑、防冻。

“吃”出温暖来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到了冬天要换成“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冷得慌”。冬天一定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尤其是早餐,不能缺少,因为早餐吃好了,才能保证一上午的学习和活动能量。另外需要记住,可以重点吃一些“热量高”的食物,特别是富含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的食物,家长要适量让孩子进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绿叶蔬菜、橘子皮、莴笋叶、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乳制品、奶酪、酸奶、全麦面包、谷类、鸡蛋、水果等。注意,不要让孩子“放开了”吃大鱼大肉,不但不好消化,吃多了上火,反而让孩子惹病上身。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是很多爸爸妈妈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每到寒风呼啸的冬季,我们还是经常能看到裹得像粽子一样的孩子。于是,有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新闻也就出现了,比如某某孩子寒冬腊月的居然“中暑”——其实这是典型的“捂热综合征”,因为孩子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如果被捂得太久或保暖过度,身体散热受到影响,自身温度迅速升高,使机体代谢过快,水分消耗增多,这种持续高热的环境,会导致体内环境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出现中暑的症状。在优贝儿童成长中心里,老师也会积极做好保暖工作,根据当天的气温适当地帮孩子增减衣服以及通风。所以家长们可以放心哦!UB招生开始啦!

招生对象

1.5-6岁适龄儿童

0-3岁Nido班仅剩3个学位

0-3岁IC班仅剩2个学位

3-6岁CASA班仅剩2个学位

亲子早教班少量名额

学位预定热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cs/7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