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人?素心?素生活
为大众的健康快乐生活而积极作为
每天为您分享素食健康资讯,传播生命正能量
投稿及合作
——
难得三伏天,素食者该如何冬病夏治?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期,错过今年,再等一年!年三伏天时间年7月07日至7月16日为隐伏10天年7月17日至7月26日为初伏10天年7月27日至8月15日为中伏20天年8月16日至8月25日为末伏10天网上就开始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请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三伏天,应该如何科学防暑养身?不吃凉食对身体有益,但没那么神奇!“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确实是一年中冬病夏治的重要时节。不吃凉食有助于养生,尤其适合正在做三伏天冬病夏治的人群和一些体虚的老人小孩。但养生更注重长期的习惯,在十几天或一个月内就能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这样说就有点夸张了。 从养生角度来说,建议大家吃跟身体温度接近的食物,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不要吃过凉的食物。身强体壮的健康人,消暑的寒凉食物应少吃。对于亚健康人群和体虚的老人、小孩来说,最好不吃寒凉食物,拒绝一切冰镇饮品。 夏季中暑,分为两种中暑分为两种,一种是阳暑,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如建筑工人、警察、环卫工人等,易中热邪,导致耗气伤阴,引起头晕、乏力、口渴、头痛、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这叫做“阳暑”。此时可以吃人丹、十滴水等药物,注意不能用温热的药,如苏合香丸。而另一种是阴暑。三伏天里,暑热常夹杂湿邪。很多场所冷气开得很足,使得户内外温差达到10摄氏度以上,例如写字楼、酒店、地铁等,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毛孔收缩,身体出不了汗,热散不出去,很容易中阴暑。阴暑的特点是头晕、恶心、乏力、没食欲、大便稀、舌苔腻。此时可喝藿香正气水,刮痧等,注意不能吃寒凉的药物和食品。滕医师说,从临床上看,中阴暑的人更多。 夏季暑湿,多喝姜茶专家介绍说,过多摄入冰凉的食物,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喝姜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而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
女性尤其要冬病夏治——百病起于寒。
99.9%的女性都会宫寒,而宫寒会引起:月经紊乱、痛经(包括经前小腹胀痛、白带增多、腰酸痛、乳房胀痛、小腹发冷、有淤血、个别痛经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手脚冰冷、容易流产、身材肥胖、不孕不育、腰酸、气色差、黄褐斑、黑眼圈等等症状。
姜茶,从古到今医书上以及保健书上都极力推荐姜茶的保健功效。在潮湿的南方,体内湿寒,而寒气和湿气是引起身体众多慢性病的最主要原因。
女子不可百日无糖。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三伏天里喝热姜茶,冬天的湿寒可在夏天祛除。男女老少三伏天的养生圣品——姜粉茶。
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
初伏:7.17-7.26,10天;
中伏:7.27-8.15,20天;
末伏:8.16-8.25,10天。
请坚持在伏天喝热姜粉茶,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还自己一个好身体!
罗平黄姜粉·清源茶苑出品
平台暖心为大家争取到
各种驱寒组合简直合适的不要不要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揭晓驱寒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