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病的中医妙招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热!热!连续高温潮湿闷热天气,给人体带来一些健康小麻烦,怎么办呢?医院,或许还可以试着用一些中医小妙招来解决。

疰夏

进入夏季,很多孩子会出现胃口不佳、口气酸臭、厌食、胸闷不适等症状,以后还可能逐渐出现恶心想吐、大便稀薄、小便黄浊、舌苔厚腻,除了没有食欲,孩子还会表现出浑身没劲、睡眠不好或容易吵闹、做事没兴趣等。中医称为“疰夏”,西医谓之“暑热症”。

初患疰夏者,其体质尚实,可服用一些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等;体质较弱、精神不支、嗜睡等气阴不足、湿热内困的患者,服清暑益气汤。

预防疰夏,饮食要以“清补”为宜,注意健脾养胃,醒脾化湿,选择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番茄、葡萄、柠檬、猕猴桃等;苦瓜、丝瓜、百合、芹菜、莲子等都有清热排毒、防暑敛汗、生津止渴的作用。此外,多饮水,多喝汤,适当补充鲜鱼、鲜肉、鲜蛋,少吃油腻食品。

中暑

中暑也是夏季常见的不适,严重的甚至致命。所以发现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应当迅速远离高温高湿的环境,而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茶水。可以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预防中暑,可以做一些简单易学的“防暑汤”,比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或者消暑保健粥,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推荐一款补气生脉饮: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煎水当茶饮,可益气养阴,是汗出较多的夏季最佳饮品。

痱子

孩子皮肤娇嫩,植物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出汗更多。当汗液排出不畅时,可能会潴留在皮肤内导致汗腺周围发炎,中医谓之“痱”。痱子不仅痒痛难受,严重者可以感染成为“痱毒”形成疖子乃至败血症。

治疗和预防痱子,中医以清暑解毒除湿为主。金银花能够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煎水外用对小儿湿疹、痱子也有很好的疗效。还可以用马齿苋和艾叶煮水,用来洗澡,能有效的祛除痱子。

西瓜皮也是好东西,去除干净红瓤后洗净,每天擦拭2-3次就能见效。另外,西瓜皮洗净切片,加水熬汤饮用也可以预防痱子。《本草纲目》中提到,“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在冬天可以收集雪水,夏天用来涂抹身体,可消痱止痒。

此外,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澡,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多吃青菜以及绿豆汤等清凉食品,也有助于预防痱子。

眼酸眼涩

早上醒来,起床前可以花三分钟做做熨目:将双手互相摩擦,搓热后一手掌熨贴双眼,反复三次以后,再以食、中指轻轻按压眼球及周围。早餐过后可以透过窗户远眺绿色植物。

经过上午一轮高强度学习、劳作,午睡可缓解人体紧张状态,舒缓眼部疲劳。午睡前,不妨做做指压按摩:以双手拇指轻按双侧眼皮上,然后旋转揉动,顺、逆时针各揉二十次;用双手食指指端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旋转,顺时针、逆时针各揉按十至十五次。

下午不妨喝杯清肝护眼茶: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蜂蜜,搅匀之后饮用。

睡前10分钟尽量不要玩电脑玩手机,而应躺在床上闭目休息。可以将桑叶15克—20克洗净,水煎去渣,放凉后用干纱布浸药液敷眼,有润眼明目保护视力的功能。

另外推荐一款菊花薄荷粥:菊花10朵,薄荷6克,粳米克,白糖少许;将粳米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再以菊花薄荷煎液兑入后,调入白糖即成。可清心解烦,清热解暑,平肝明目,尤其适用于思虑过度的学生和家长们。

感冒、发烧

感冒初起时,外感风寒的阶段,可以用紫苏叶泡热水或煮三分钟放凉,拿来泡脚,待孩子鼻子上微微发汗即可。紫苏水也可以拿来喝,效果更好。

发烧无汗时,可以将患儿左手四指屈曲并用家长的左手握住,以右手食、中二指指腹,在孩子的左前臂内侧正中,从腕到肘上,轻柔地做直线推动。这个动作称为“清天河水”,频率每分钟次。推拿的时候,可以在手指上蘸一点水,更利于退热。要注意的是,这个操作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如果发烧情况严重,要及时就医。

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可以取带葱根的葱白三段,淡豆豉15克,一起熬水给孩子喝,能起到发汗退热的效果。如果没有淡豆豉,仅用葱白熬水喝也可。

鼻塞

感冒鼻塞,可以推拿手法,缓解孩子呼吸不畅。

开天门:用两个拇指指肚自下而上交替,从孩子的两眉中间点开始,直线推向发际,推次,频率大约为每秒1~3次。

揉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翼的两侧,可以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在这个穴位上轻柔地按压5~10次。

还可以用葱白汤熏鼻:将葱白切碎,煮水,把葱白水放在孩子鼻子底下,自然呼吸葱白水的蒸气,能缓解鼻塞症状。搭配毛巾热敷鼻子效果更佳。但需要注意避免蒸气和毛巾烫伤。

或者热姜丝贴脚心外敷:姜切丝用锅炒出香味,放到一个小纱布袋里,再将微热的姜丝纱布袋固定在脚心,再穿上袜子。注意姜丝要稍微放凉后再用,以免烫伤。

晕车

生姜可以缓解晕动症的反胃恶心症状。坐车前吃一片生姜,再服用晕车药,效果会更好。

将新鲜橘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对准鼻孔挤压,吸入带芳香味的油雾,可以预防和缓解晕车。

坐车时发生晕车,可用大拇指掐内关穴(前臂屈侧,腕横纹上6-7厘米处,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很好效果。

小贴士:这些小妙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小麻烦。但是提醒,如果病情严重,则需要及时就医,不可延误病情,造成更大损失。

本文原载于《家庭教育》年上半月版第7-8期,作者:俞锋。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新媒体编辑:杨洋。图源:来源于网络/见标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谁“偷”了孩子的专注力

暑假,和孩子一起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暑假给孩子“提优补差”如何事半功倍

学龄前幼儿语言能力该如何培养

当天使和恶魔同时围绕在你身边

教孩子在自主决定和听取建议间平衡

如何保护孩子的金嗓子

四种关键性的学习方法

如何及早发现儿童情绪抑郁

宝宝腿痛病因知多少

当孩子遭遇交往挫折时

怎样帮孩子摆脱网络游戏瘾

超限效应带来的教育启示

怎样处理爱恶作剧的“熊孩子”

为什么大宝和二宝的差异如此之大

婴幼儿脾胃不和的家常调理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tp/4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