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解毒,冬病夏治静心补水忌冰食,素餐节

年九毒日的末毒日:五月廿五(阳历7月15日)/五月廿六(阳历7月16日)/五月廿七(阳历7月17日)

三/伏/天/冬/病/夏/治

艾灸

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年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年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年8月15日-8月24日

三伏天是二十四节气中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指的就是“伏邪”。即“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这段时间也是一年中人最容易落下病患的40天,古人说:三伏天过不好,是要留病根的。所以到三伏天时,大家都要注意避邪气,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冬病夏治”祛病根。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这个阶段。高温导致人体水分散失,形成了中医理论中的“津液亏虚”。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针对性的预防,就容易使气血运行淤滞。这就是为什么夏天脑梗、心梗多发的原因。尤其是平常有高血脂、高血压的人更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病。

为了预防发病,人们就要尽量避免人体津液的散失。在农历五月有意识地多喝水,尤其是晨起和晚上睡觉之前的两杯温开水,至关重要。其次,要避免熬夜,早睡早起。

因为熬夜本身就是伤害阴津的行为。在饮食上,尽量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烧烤类的食物。此外,还需保持心态平稳,切忌大喜大悲,焦虑郁闷。否则,气血运行就可能受情致的影响,从而诱发疾病。

伏天一定要一心防寒

入伏后有一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搞错,那就是:“伏天里我们一定要防暑”。其实事实情况恰好相反,应该是:“伏天里我们一定要一心防寒”!

因为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很多人都听过“冬病夏治”或是“冬病都是由夏天积累来的”的说法,这是因为很多人可能在伏天时常吃冰凉的食物(冷饮、冰镇水果等),或者贪凉猛吹空调、风扇,或是常用冷水洗澡而导致寒气入体。

寒气入体后果多严重?

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30多岁的女性,夏季一天要吃5根冰棍,每天都要吹空调和风扇,两年以后,她得了硬皮病,全身皮肤变硬变黑,并出现内脏损害,这就是寒邪由表入里的严重后果。

其实,很多“病根儿”都是三伏天落下的。民间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

三伏天本身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的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所以在三伏天期间我们也应该合理地调整膳食。

伏天防寒谨记三条

第一避免冷风直吹

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

第二护好两个部位

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第三饮食注意少寒凉

要少吃冷饮,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冬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是中医学“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张仲景的《伤寒论》一共有张处方,其中有37张都有生姜和大枣的配伍,常用来固胃气。生姜性温,能温中散寒,大枣甘温,补中益气,两者合用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再加补血滋阴之桑葚,酸甘化阴,既能防止姜之辛温过度伤阴,又能补充夏日燥热所伤之阴,养阳而不伤阴,阴阳共济,恰好符合。

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更易于深达脏腑,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而脾胃正处于药物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枢纽”环节,姜枣膏能调整脾胃,温阳散寒,有助于阳气更好的生发,让体内阳气充足,减少体内之寒,使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阳虚、虚寒类疾病得以缓解,平稳度过寒冬,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所以在三伏天里注意预防寒邪入体也尤其重要,同时配合喝姜枣茶、艾灸,或者用艾叶、生姜煮水泡脚等方法,驱寒、祛湿、排毒。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愿大家都有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不忘精进修学佛法,常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人体四大不调之症可通过各种方法调理治疗,而凡夫生死之病唯有精进念佛。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一切病,如果能够具足正念,精进修学佛法,则身病亦可随之而愈。

伏天解毒之道:节欲望,免消耗

夏季对人体的消耗很大。人们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外,要避免对身体额外的消耗。因此,农历五月,尤其是夏至前后节制夫妻生活很有必要。临床上,有部分心脏机能不好的人,在夏季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出现心血管事件。这就是房事本身让心脏负荷增大,最终难以承受导致的。因此,古代人主张妻子在农历五月回娘家,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从以下禁忌表中可以看出从现在开始的这段时间要严格节制欲望,避免消耗!

以上有部分内容转自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shue.com/zstp/6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