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年,号称“历史上最热夏天”,那一年究竟热到了什么程度?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总是显得是微不足道的,毕竟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出现才不过是几百万年时间而已,而地球已经是诞生了46亿年之久,这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而随着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期间我们也是看到,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被破坏过度了,很多的一些个极端天气出现,甚至很多地方是地震频发,种种的暗示实则也是在提醒着我们。当然有些还是自然现象,而如今大家应该是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那就是冬天越来越暖和,而夏天好像是越来越热,几乎一年都感觉只有这两个季节了。而在对于寒冷的一个考验中,很多人还是觉得受不了冷冻,这一到冬天就裹得相当严实,可夏天的热大家就你能够接受吗,如今有很多的辅助装备,但是到了古代恐怕就没有如今人们这般幸运了。而历史上曾经也是发生过一次极端的炎热天气,它便是发生在乾隆8年的夏天,历史记载是被称之为“历史上最热夏天”,当时究竟是炎热到了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和如今相比是什么样的级别,为何对于人们来说有如此大的一个轰动。在诸多的历史文献的记载,就发现还真是有些不可思议。而当时的乾隆皇帝对此就有写到: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要说此时的乾隆虽说自己是置身于这样的凉爽环境之下,但是心中还牵挂着普通的百姓,可以说在社会上也是引起了一定的恐慌,而他也是无计可施。据说当时一位外国人正好是游历中国,在他的记载当中就有说到:从未见过像年这样的高温,许多穷人和胖人死去的景况,引起了普遍的惊慌。在很多的正史记载当中,都是有过关于这次极端天气的记载,在伏天的平均气温达到了40摄氏度,最高可达四十三四度。《天津县志》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续东华录》记载:六月丙辰,京师威暑。《青城县志》记载:大旱千里,室内器具俱热,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如此等等的一些个记载当中,我们应该是能够看到,当时的炎热程度已经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炎热导致的死亡,而百姓们即便是通过祈福等等也不管用,统计当时在京师附近已经是超过了人死亡。这场高温也是在当时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当然我们所看到的也不过是对于人们的一个影响,在那样的时代,可想村庄天地也是带去了很多的灾难,无数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的生活也是遭到了很大的困境,而那时候根本是没有任何降温的措施的,皇帝或许是能够靠着冰块等等,但是百姓们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而四十多度的高温,放到如今恐怕也是很多人难以忍受的。当时有个叫“宋君荣”的传教士正在中国游历,到了北京,他写下这样的见闻寄回自己老家:“北京的老人称,从未见过像年这样的高温......许多穷人和胖人死去的景况,引起了普遍的惊慌。”各地官吏交上来的高温报告写法不同,但都指向一个事实:热灾爆发了。《天津县志》记载了五月份的情况:“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续东华录》记载了6月份的情况:“六月丙辰,京师威暑。”整个北方进入“烧烤模式”,连土石都被烤焦了!历史上还出现过一次南方“烧烤模式”,时间是南宋嘉定八年(公元年),当时,湖南、河南、江苏、安徽一带出现了严重热灾大旱,导致“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也就是说,因为大旱,各地水源急速减少,一杯水竟能卖到10块人民币那么贵,天下水最贵!然而,南宋年间的热旱,依然不及乾隆年间的可怕。乾隆八年夏天最高温是44.4度,在各地都有出现,远远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我们知道,温度超过40度时,在室外工作甚至行走都有很大的危险,身体素质不好的人,中暑倒地后,还不一定抢救得过来。古代没有空调房,普通百姓又没有好的降温措施,于是那一年多地百姓生生热死,据资料统计,光京师附近热死的人数量就超过了人!山西《浮山县志》记载,当时北京似乎成了高温的中心,热到“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有些去京师做生意的人,一去不回。这场高温给乾隆年间民众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灾,高温祸及的不仅是人,还有植被,许多树木焦枯死去,无数庄稼被毁;在河北,“日中铅锡销化”,也就是说金属都被晒得开始出现熔化迹象。大旱绵延千里,室外热,室内也不遑多让,在山东,“室内器具俱热”,摸着发烫。古代没有冰箱,人们只能依靠冰块降温。乾隆诗中提到了“冰盘”,就是放在冰镇后的水果盘,至于“雪簟”,是指屋中已经被人工降过温,所以凉席不热,触之生凉。然而这样的待遇在当时岂是人人能享受到的?我们能够依靠空调续命,是因为生在了如今这样的好时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