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记者李蓓、罗菁
从7月20日出梅后,本市气温一直居高不下。连续的高温轰炸,中暑事件频发。下周后期,最高气温有望回落到35℃以下,快来期待下。
01
连续多日高温
上海多人重症中暑
昨天,医院透露,该院7月26日接诊一例“热射病”患者。
医院通报,7月25、26日两天,该院连续接诊4例重症中暑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基本在60岁以上,最高为80多岁高龄,其中——
25日接诊的2例患者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26日接诊的2例目前仍在进一步抢救中。
医院急诊重症医学部主任邓星奇介绍,这些病人基本都是生活比较节俭的老人,因为在家里不开空调或电扇,导致中暑。
也有的因为早上10-11点在大太阳下仍然坚持下地干活,医院。
据悉,26日接诊的2名重症中暑患者中,一名80多岁患者入院时体温达到40摄氏度,一名60多岁的患者甚至高达42摄氏度,入院时均已意识不清,属于重症中暑中的一类即“热射病”。
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万健透露,这名热射病患者为男性,家住川沙,51岁,26日早上与朋友一同出门去好友家,在烈日下走了数公里后,他突然全身抽搐、神志不清,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当时测体温达42℃。
经简单处理后转至医院救治,急诊测体温41℃,血压下降至81/55mmHg,经诊断为重症中暑中的“热射病”。目前经过抢救,这名男性生命体征平稳,脏器功能正在恢复中。
什么是热射病
50岁以上死亡率高达70%
热射病又称为重症中暑,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死亡率非常高,可达40%至50%,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达到70%左右。
人体有个体温调节中枢,正常情况下会调节机体产热与散热平衡,让体温维持在37°C左右。
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就只能依靠蒸发、出汗来带走热量,但当温度过高时散热能力会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汗衰竭),体内产生热蓄积,导致器官特别是大脑“失控”,出现中暑。
热射病就是热量在体内急剧蓄积导致的。患者常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是中暑中最致命的一种。
除了个体因素之外,热射病发病与3个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和密闭无风环境↓↓↓
热射病与中暑的区别在于,它表现为高热(体温快速升高)、常无汗甚至出现昏迷休克。
02
专家提醒
切莫在室外长时间工作
学专家在此提醒,高温天中暑不仅可以发生在室外,也可能发生在室内↓↓↓
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
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体温升高等。
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持续高温天气下——
■切莫在室外长时间工作或劳动,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段时间,持续的高温暴晒很容易引起脱水和中暑。
■在室内时,要保持空气流通,绝对不能为了省电而不开空调或电扇。高温对于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来说,可能加重病情。
03
好消息
下周四后申城“退烧”
今天申城以多云为主,西部和北部地区在午后到上半夜将会有短时阵雨或雷雨光顾。气温依然较高,最低温度29℃,最高温度36℃上下,大部分时间湿度较大,室外很晒,室内不开空调则闷热。
下周初,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上海受副热带高压主体控制,天气将更为晴热,连午后的短时雷阵雨也会销声匿迹,最高气温可达37℃左右。
不过,下周四起,副热带高压略有东退,对本市的控制力减弱,高温热度稍减,最高气温在35℃上下。
下周后期,本市主要处在副热带高压西南侧,吹清凉东南风,最高气温有望回落到高温线以下。
劳动报综合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劳动报新媒体编辑:马思华
点击下方图片,下载劳动观察APP
提醒你的家人朋友,
高温天少出门,
在家里别为了省电不开空调或电扇!
再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