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讲中医养生,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要顺应四时。夏之未央当谨记,夏季养生的关键就是“热”。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中万物之一,顺应自然规律是毋庸置疑的。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养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医养生应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顺势而为。
夏季生病,祸根在凉
夏天热着过,季节病自然消
现在夏天越来越多人会生病,拉肚子、中暑、爱感冒、不能吃凉的……有些冬天怕冷、关节痛……追根溯源,这些病的病根都是凉。
民间有句俗话:“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生病”,《黄帝内经》中也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一说。
这本来是指某些气候异常的年份患病的人会增多,但这句话中所说的情况现在已成为常态,因为即使自然天气中温度没有异常,我们也会通过别的方法来改变环境温度。
夏天就该“热”着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夏天的寒风和冬天的热风,都是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即是贼风,对身体健康不利。
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张开,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这时如果经常开空调,代谢不畅能不得病么。空调出来的是透骨头的风,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男士过了32岁、女士28岁,老呆在空调房里会觉得透骨的凉气。
如果你能坚持一个夏天不吹温度特别低的空调,不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不吃冰,并且坚持喝这杯补阳暖身茶,这些季节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都没了。
一杯茶驱走全身寒气
夏天热着过,季节病自然消
夏天是喝姜枣茶最好的时候,喝它不仅健胃、排湿、驱寒,还能养血、补气、补阳、驱寒……恰好符合《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宗旨。
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介绍说:
中医认为,生姜具有祛风散寒、温胃止呕之功效,尤其对阳气较虚的中老年人和宫寒怕冷的女性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红枣具有健脾、养血、安神之效,还可以抗过敏、保护肝脏,是居家保健常用食材。
而枸杞,在《本草刚目》中介绍到“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血糖等等。
1夏天爱生病的人要喝夏天爱拉肚子、不能吃凉的、爱感冒、爱中暑的人一定要喝。上面说了,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一个含量,这个茶能帮助驱寒补阳,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一个方法。
2特别适合寒凉体质的人这种人最大特点就是一年四季都怕冷,手和脚摸上去是凉的,身上有些地方会容易痛,比如腿或者肚子会痛,而且是冷痛,觉得冰凉冰凉的那种。
3上午喝,不上火姜是适合在早上和中午吃的,下午和晚上不适合喝姜茶。很多人怕喝完姜枣茶容易上火,其实只要上午喝是不会的。
4不体寒的人,这个季节也能喝如果不是虚寒,特别是秋冬季容易上火的人,最好不要一年四季天天喝姜枣茶。但在这个时节,不体寒的人也能喝。夏季人身体是外热内虚的状态,这个时候喝,可以补内虚。
5经常吹空调的人一定要喝夏季本来是散热的季节,空调一吹,什么热都散不出去了,这个时候,每天喝一杯姜枣茶,可以发汗解表,还能帮助预防由于经常吹空调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等等。
★泡姜枣茶★
早上把姜切薄片,放保温杯中,加掰开的红枣,加入适量枸杞,用沸水冲泡,盖上盖子多焖一会儿。可以反复冲泡几次。夏天要格外注意补水,随身带的杯子里,带着姜枣茶最好不过了。
食养作息,当顺四时
春季养肝,不宜长睡春季以养肝为主,无论男女均可吃点乌鸡白凤丸,可有效避免春困;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但也容易春困,此时不宜长睡不起,而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舒肝气。
夏季补心,不宜晚睡夏天宜补心,中老年人可适当服用“生脉饮”,其中的麦冬、五味子等药既可补气,又可清肺热,有助于滋养心气,防止胸闷、气短、汗多等夏天的应季病;
夏天昼长夜短,主张“晚卧早起,无厌于日”,但也不宜太晚,以23点前睡觉为宜。需要注意的是,炎夏人的情绪容易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火,怒则加剧耗散充盈于表面的气血,故控制情绪为重要的养生环节。
秋季润肺,早卧早起大自然在秋天赐予我们丰富的水果,梨即是其中一宝,秋梨膏是秋季进补佳品,有润肺止咳、收敛气血的作用;
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时气血由外而内逐渐收敛,为顺应气血收藏,睡眠时间也要逐步延长,情绪方面注意勿悲秋伤肺。
冬季补阴血壮肾阳,早卧晚起数九是补养的最佳时节,女性重在补阴血,更年期前女性在数九时宜吃阿胶膏,已过更年期的女性可吃六味地黄丸;男性则可服金匮肾气丸补肾阳,以六味地黄丸补肾阴,但发热感冒时不可滋补。
到了冬天,我们就应该懒一点,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原则,有些老人早起惯了,大冬天56点钟天还没亮,就早早起来顶着北风出门锻炼,简直是折腾自己。因冬季外界寒冷,过早起床锻炼使得毛孔过度张开,反而不利于精气的储藏。
夏天养生的关键词就是“热”,要驱寒、补阳,才是顺应自然、顺应身体,现在还是伏天,赶紧告诉家里人,把握住这个时机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