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暑天无病三分虚”,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没胃口,肠胃不适也发生得更为频繁;雨水的增多及长期待在空调房使人体内湿气加重,整天昏昏沉沉的,没什么精神……
从饮食调养来看,这时喝上一碗“养生粥”是个不错的选择。粥这种家常又万能的食物,既能补充因出汗太多而丢失的水分,又可以调养肠胃,熬煮时加一些辅料,还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达到祛湿、消暑、健脾等多重功效。
早在多年前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曾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的说法。那适合夏天喝的养生粥都有哪些呢?
三白粥食材:生薏米15克,白扁豆10g,山药10g
做法:薏米先提前浸泡,然后和其它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炖40分钟即可。
薏米具有较好的利水渗湿、清热健脾功效,特别是生薏米,针对夏季湿热很是有效;白扁豆被誉为“夏季第一豆”,消暑祛湿、健脾和中的作用非常不错;山药属于肺脾肾三补的食材,是滋补的良品。
将这三味食材同用,可帮助化痰饮、除湿气、祛内生之邪。
痰饮的表现痰阻于肺:胸闷、咳嗽、气喘、痰多;
痰阻于心:胸闷、心悸;
痰停于胃: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等。
注意:胃寒的人群在制作此粥时可以将薏米去掉,只用其它两味食材。
水果薏米莲子粥食材:赤小豆,莲子,薏米,猕猴桃(或其他自己喜欢的水果)
做法:薏米先浸泡再蒸制;莲子去芯,和赤小豆提前浸泡半小时左右;猕猴桃去皮切小粒备用。
砂锅内加水,烧开后下入赤小豆,开锅后盖上锅盖小火焖煮12分钟。加入蒸好的薏米,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5分钟,下入莲子,再盖盖炖煮15分钟,放入糖调味。关火后下入猕猴桃粒即可。
赤小豆、薏米是祛湿的“黄金搭档”,同时它们还有不错的健脾胃、美容颜功效,很适合在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的情况下食用。莲子性平、味甘涩,具有养心健脾、补肾固涩的功用,天热时吃一些有助于清心火、安心神。
另外,这碗粥中还加入了水果,不仅增添了一些清新滋味,还有助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养生又美味。
山药冬瓜粥食材:山药g,冬瓜g,粳米g
做法:冬瓜、山药洗净后去皮切成片,粳米淘洗干净备用。锅内少油,下入葱姜末爆香后加清水煮沸,放入山药、冬瓜,中火煮熟,下入粳米,转小火慢煮30分钟即可。
很多朋友都以为冬天才应该养肾,但其实夏季也是肾病的高发期。
一来夏季不少人习惯晚睡,熬夜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肾病的发病风险;二来天热起来后,啤酒、烧烤等食物更受人青睐,而高嘌呤、肥甘厚味也会增加肾脏负担;再者,夏季出汗增多、排尿量减少,饮水不足易导致泌尿感染,甚至引发肾炎;长期吹空调、睡凉席等习惯也容易对肾脏造成伤害,
此外,湿热生百病,肾病也不例外,所以体内有湿热的人群更要注意清热利湿、保护肾脏。而这款山药冬瓜粥可以利水、排湿、清热、补肾,还很符合夏季清补的原则,这时候吃一些正合适。
藿香粥食材:藿香15g,粳米50g
做法:藿香加水ml,煎煮2~3分钟,过滤去渣,留汁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后先加水煮粥,快熟时倒入藿香汁继续煮2~3分钟即可。
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表祛暑、化湿脾、理气和胃的功效,对于夏季常见的中暑、胸闷、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身体不适能起到较好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不过,熬粥可是一门技术活,熬出来太稀不好喝,太稠又觉得噎得慌。要怎么样调整水的比例、控制火候,让粥变得更好喝呢?
窍门1:充分浸泡煮粥用到的米应提前浸泡,让其吸足水分,这样不仅能缩短煮制的时间,还能使煮出来的粥软糯粘稠。
一般来说,粳米浸泡约半小时即可,糯米、薏米等不容易煮烂的米最好提前浸泡3小时以上。
窍门2:合理加水煮粥时水最好一次加到位,中途尽量不要再添水。
米和水的比例在1:8左右时煮出来的粥不稠也不稀,较为合适;如果想要喝得浓稠一些,可以将比例调整为1:5,即1份米用5份水煮;如果想喝得稀一点,则可以将比例调整为1:10。
窍门3:火候得当煮粥时建议先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慢炖,这样粥的香味更浓厚。
窍门4:搅拌有方俗话说“煮粥没有巧,三十六下搅”,搅拌可以防止糊底,同时还能让米粒更为饱满、粒粒酥稠。在大火煮沸的第一阶段,建议不断搅动;等转小火后,偶尔搅拌几下即可。
窍门5:稍焖一会关火后盖上锅盖再焖10~15分钟,也是让粥香软绵滑的秘诀之一。
长按扫码